在中国,红烧肉别说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做法不一样,每个家庭都不一样,口味也是千差万别。
所以中国料理就和中医一样,很难标准化。
前者可以以个性化推广到世界各地,只要有人喜欢即可,但后者就不行了,没有量化就没有规律性、科学性和复制性。
但是美国很多食物却是标准化的,比如去不同的超市买芝士蛋糕都是一个味的。大不了有纽约芝士蛋糕,但只是说明它的原始口味发源于纽约,但应该在全美各地买的都差不多。
严重怀疑所有的蛋糕房师傅都拿着同一本制作书出品的。
在中国,所有的不同品牌的糕饼店味道都是不一样的,你叫菠萝包,我也叫菠萝包,你叫蛋挞,我也叫蛋挞,但是口味相差很大,当然外形上或许会互相学习,但是中国人在吃上的奇思妙想还是挺多的。
美国人做生日蛋糕不是像日本、中国和欧洲使用的是泡打奶油,他们的蛋糕那层白白白的东西却是糖霜,又甜又不香,我试过很多超市,都一个样。并不会因为是不同的商家而有所不同,所以我很怀念亚洲的奶油蛋糕。在赌场自助餐都由中国师傅主营所以是能吃到的,但市面上就很少了。
如果是BBQ酱料,基本上吃上去也是一样的。你不会有过于难吃的失望但也不要抱什么另一家不同的新鲜的希望,只要都叫BBQ酱料。
冰淇淋中好像哈根达斯是好吃一些,更细滑一些,香气也更纯,但是把各个品牌放在一起,连我这个经常能吃出食品细微差异的吃货来说,差别不算很大。
毕竟很多食物的配方并不是像可口可乐一样的机密,而是公开的或差不多。
总之,在美国如果定义了一个单词,后面似乎都跟着一套通用的标准的。
这个单词要不是物品名称,要不是品牌名称,你如果试过一家,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样的啦。
所以,觉得一家不好吃,那基本上都不会好吃,觉得一家可吃,那别家的也可以吃。如果它们都有个核心单词的话。
美国把食物标准化,是好呢还是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