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坐车离开这个城市呢。
无现金实验遭遇第一个失败。
去小店,买东西之前问收银员能不能刷除微信和支付宝外的二维码,因为身上没现金。
回答是可以的。
然后我买了根2元钱的冰棍吃吃。
收钱时遇到麻烦了。
除微信和支付宝外的二维码是刷不了的。其他电子化没渠道。
然后我拿出银行卡。
店员翻出那落满尘土久不用的pos机,换几张卡不行,从磁条到拉卡、挥卡、插卡都不行,她也不熟练,不是太懂得如何使用。
最后我们商量,我转钱给她的卡里。
我把卡号输进去后,要她的姓名。
转账得有卡号和姓名不是。
第三方支付转账也是,除非我们都用同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才可以不需要姓名而只用手机号或账户转什么的。
当我要她的名字时,她怀疑和爆发了,说我有问题,意思是骗她的个人资料,才2元钱却这么麻烦,总之有巨大风险。
我劝她平静,理解她,要是我,我也得怀疑对方。
最后,我回家找家人要了现金两元,转头回来才给她。
谢谢她的信任啊。免得我得去ATM机取100元给她2元找98。
或许我住的是三、四线的小城吧,所以之前人们用卡意识不强吧。
那pos机被许多老板(100个里面80个吧)从他们的小店中翻出来,落了灰证明久不用。然后他们也不熟悉地搞半天还未必成功。
支付宝那些成功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因为中国以前有资格发pos机的是国营公司/企业,现在虽然有些私人pos公司,都是在银联系统下吃饭的。
国营公司,是不会象私营老板的公司一样,派业务员经常跑小店,让他们的pos机得到使用的。也不会考虑收款费率优惠让小店主们使用的。
“不是我求你们,是你们求我”,什么国营企业,国有公司都这思维,近些年在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下有所改善。
但试想如果是master和visa在中国有自己的收单公司,这些跨国巨头会放纵自己的pos机在小店那里生锈或落灰吗?不可能吧?后者是私有制,是为自己在打工,为自己奋斗。
按照入世的承诺,master和visa10年前就应该把他们的pos机遍布中国大街小巷啦,但是在高墙垄断的推三阻四下,才会有中国式的互联网收单的繁荣。
中国的有些互联网私营企业特别是互联网暴发户当然要跪舔给他们赏饭的人啦。
但中国普通百姓的选择权被未知、剥夺和消失。
所以我为什么要坚持使用就算很少人用的支付方式(当然,这些支付方式还算方便,不是巨麻烦或老掉牙).
我宁可为自己保留多一点的选择权。权利的保留远比所谓的便利和效率来得长远和重要。
此外,我对任何互联网巨头的垄断都保持警惕:刚开始他们为民服务,是因为还没尝到权力的味道,当他们掌权和独一无二地垄断时,他们就露出了狰狞的因权力而不可一世的面目。刚开始免费,垄断到只有一家后,那时候收你多少钱你不都得接受吗?因为没有其他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