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

公知本来是指公共知识分子,是个好词儿,被统治阶级简写后,来定义一些人。
老百姓呢,并不特待见这个简写,经常讥讽一下,意思就是这些忧国忧民者恰恰又享受着养尊处优,这令人不平衡。
以前国民党时期,鲁迅也拿高薪,但给工资的不是国民党,是报纸杂志,而当时的报纸之流并不是国民党控制的。
老百姓呢,不能说非常喜欢也不是非常不喜欢现在的公知。
举个例子吧,如果经济下行,需要动到体制内的蛋糕了,大概就是事业单位先开始。
一旦敏感地闻到这种苗头,我猜不少大学教授就会先开始唱唱“折中歌”了,什么中国不能左也不能右;伪君子也不是不可接受;什么暂时支持,以观后效;什么种种看似客观的言语就要冒头了。
所以素来,我喜欢钱钟书和杨绛那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堂堂的大学教授,高知,模范,学者,敢和邻居吵架和打架呢。
真性情,那性情未必是好,或许心眼小,或许生理周期频繁,或许性格缺陷,贵在一个真。
那日看到一篇古代人写的,觉得甚妙,大致意思如下吧:
能说或能写,而自己又能做到的,是国宝,国之栋梁、人才!
不善表达,但能要求自己做到的,是国器,可以重用。
能说或能写,但自己做不到的,是国用,是可以用人所长的。
能说或能写,却做的相反的,是国妖,除妖是国民责任。
这可不专指公知,上至权贵,中至知识分子,下至普罗大众,都可当面镜子自己照照看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