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关于燃香计时的记载见于唐代

关于燃香计时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香篆钟在十二世纪中叶的中国非常流行。

欧洲著名的汉学家荷兰人高罗培写的《狄仁杰断案传奇》中,记述了唐时宫廷中用来计时的香篆钟。梅花形的黄铜盘,盘子内梅花五瓣,各缭绕着一圈盘香,用以焚薰计时,称为“五孕祥云”。唐宋时宫廷、民间多有流行,一直沿袭下来。

唐宋时人点香计时,以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一般成篆文“心”字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

唐白居易《酬梦得见戏长斋》诗“香烟朝烟细,纱灯夕焰明”,王建《香印》诗“闲坐印香烧,满户松柏气”,五代冯延巳《鹊涵枝》里有“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都是讲的这种香印。

宋代熙宁年间出现了一种更为科学的“午夜香刻”,也称为“更香”,这是中国古人的创举

宣州石刻记载:“穴壶为漏,浮木为箭,自有熊氏以来尚矣。三代两汉迄今遵用,虽制有工拙而无以易此。……熙宁癸丑岁,大旱夏秋无雨,井泉枯竭,民用艰饮。时待次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又增置午夜香刻如左:福庆香篆,延寿篆香图,长春篆香图,寿征香篆。”

中国人仿佛有无穷的智慧,想了各样办法来计时,用水计时,所以有了铜壶滴漏的发明。但到了旱季,没有水了,人们又想起了用香计时。利用点燃的香,人们分出了“一柱香”、“两柱香”等的时间间距。

更香,其实就是在我们平常用的香上作出刻度,来计量时间。为了使更香的实用性更大,人们把香做得很长,并盘旋成各种形状,有的能连续燃烧十几天。

有趣的是,有人还用更香做“闹钟”。他们在更香的某时某刻的地方悬挂一个小金属球,当香烧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金属球便会掉到接在下面的金属盘子里。那清脆的响声便便提醒人们到了某时刻了。

宋代熙宁年间出现了一种更为科学的“午夜香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