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最早建立的近现代气象台地磁台是1842年的北京地磁台
近代地球物理学起源于欧洲,最早传入中国是从地磁偏角和磁倾角测量开始,时间是在17世纪中叶清康熙年间。
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西学东进”进程。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19世纪下半叶,俄、法、日、德、美等国相继在中国土地上进才地磁和地震测量。
固定台站的地磁、地震观测也开始出现。最早是俄国于1842年在北京建立的皇家观象台,保存了1870-1882年间较为完整的磁偏角和水平强度记录资料。
北京地磁台:1842年由俄国沙皇政府的领土部门设立,是一座皇家观象台,主要是气象观测,后进行地磁观测(北纬39°56.8′,东经116°28.1′)。
1849年正式成立地磁气象台,1867年气象台脱离教会,直隶于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天文台):由法国教会建立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2月。
上海徐家汇地磁台:由法国天主教会设立于1874年,并于3月开始记录。
上海天文台是中国解放前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天文台。早期主要是气象要素记录,同治十三年开始地磁观测,1904年增加地震观测。
徐家汇天文台地磁台几易其址,1933年迁至上海松江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与佘山天文台合在一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04年,徐家汇天文台增加地震观测。佘山地磁台保存有自1877年2月以来的连续记录资料,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香港天文台:由英国政府建立于1883年。
香港地磁台:由英国在香港和澳门建立,是香港皇家观象台的一部分。
台北测候所:由日本中央气象台建立于1896年。
台湾地震台:日本占领台湾后,1897年建台北地震台。
1898年以台南建地震台。
1902年在台中、1903年在台东、1907年在恒春、花莲、阿里山、高雄和澎湖等地建地震台。
1935年后又增建了宜兰、新竹、嘉义、新港、兰屿、玉山和大武等七个地震台。
青岛观象台:由德国海军建立于1898年。
青岛地磁台:1899年由德国政府建立并开始地磁观测。
青岛地震台:1909年德国教会在青岛建立地震台。
1910年,德国在中国建青岛观象台,1912年落成,建有中国第一座地磁观测室。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曾将青岛观象台改名为青岛测候所。1922年中国政府接收青岛观象台。
哈尔滨测候所:由俄国“中东铁路建设局”建立于1898年。
1904-1908年:俄国和日本在大连、营口、旅顺、沈阳、长春设立地震台。
北京中央观象台: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建立于1912年。
延安气象台:由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