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自然研究科学机构是延安自然科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科学技术干部、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于1939年5月建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1月,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由中央文委领导。第一任院长是李富春,第二任院长是徐特立。

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研究与教学的机构,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综合大学,是具有深厚武器装备科研能力的军工高等学府。是进行自然科学教学的最高学府,又是进行自然科学学术活动的中心。它是现今蜚声中外的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

国外史学家普遍认为,当年的陕甘宁边区,实际上孕育了新中国诞生的最早因子。当时奔赴延安的全国各地来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根据他们的年龄、学历和专长,分别由三个渠道安排:

1、进入于1940年2月成立的西北自然科学研究会,以后又建立起医药、农学、地质矿冶、生物、机械电机、化学等专门学会,前后有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

2、进军工局。搞军工生产。

3、进入延安自然科学院,继续深造,掌握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武器装备研制的技能。中间还有一批人后来被送到苏联军事工程院校深造。

李富春、徐特立、陈康白、李强先后任院长至1945年11月迁移张家口。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延安六年多的时间里,学院师生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克服重重困难,一边教学,一边生产,一边研究探索。为边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发展自然科学的序幕。在中央的关怀与努力下,自然科学院几乎汇集了边区全部科技精英,像屈伯川、陈康白都是留德化学博士。第二任院长徐特立更是一位资深望重的教育家。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下,他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为边区的经济建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自然科学院设大学、预科和补习班。大学部设有化学系(后改为化学工程系)、物理系(后改为机械工程系)、生物系(后改为农业系)、地矿系(1944年并人化学工程系)四系,在校人数曾达300多名。学院后来并人延安大学,院址也曾迁过两次,但自然科学院始终如一地走在经济建设的最前沿。

延安自然科学院的主要工作成绩包括:发明马兰草纸,改进打盐工艺,组织森林考察,开展地质勘探,全面兴办企业,建立工业体系。

机械实习工厂是自然科学院兴办的第一个工厂。

提到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就无法抛开自然科学院,那些由边区政府或中央机关负责建设的工厂,绝大部分与自然科学院有难以割裂的联系。

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先后不到的五年时间内,培养了500多名科技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延安自然科学院毕业的莘莘学子有相当多的人走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岗位,他们中间有曾担任过国务院总理的李鹏、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叶选平。

军工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