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币首次跻身于全球十大货币之列是在2013年
2013年9月6日消息,国际清算银行在当地时间5日公布的基准三年期外汇交易额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人民币已飙升至交易最频繁的十大货币行列,这也是人民币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之一。
据报道,国际清算银行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表示,当前全球外汇交易迅速增长,日均交易额从2010年的4万亿美元攀升至5.3万亿美元;人民币交易地位也从第17位跃升至第9位,这主要得益于离岸人民币交易。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过程。一方面,这与中国自身加快推动人民币国家化步伐有关系,但更重要的层面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和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各个经济体对人民币需求也必然出现内在性增长。
郭田勇继而指出,各国对人民币交易需求的增加,也与人民币汇率相对平稳有关。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不少交易者从避险角度愿意持有更加安全的人民币,这反映在市场上,就是国际交易中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对中新社记者表示,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推进,中国与多边和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在国际结算领域所占的份额和地位还会进一步上升。
但他同时认为,人民币在国际上适用范围和广度的进一步拓展,也对中国的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课题,这需要执政者早做预案,有所应对。
周景彤进而指出,人民币跻身国际十大货币,有助于降低贸易双方的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提高效率,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预示着中国出台货币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流动性等因素,还要考虑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应用。
他认为,今后中国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时,应适当考虑政策的外溢效应,并提前做好研究和相关预案准备。
国际清算银行1930年5月成立,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现成员国已发展至45个。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11月正式加入国际清算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