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最早的海防思想由林则徐、魏源等提出
1840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给了长期闭关自守的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及其追随者魏源等,他们在反侵略的战争中,切实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提出了“制炮造船,以固海防”的主张,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近代海防思想。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思想变革事件。
林则徐极力主张改革中国水师。他说:“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似经费可以酌筹,即裨益实非浅鲜矣。”“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
魏源建议,在虎门外大角、沙角二处设立造船厂和火器局来造船制炮,聘用外国技师,先选战舰100艘,蒸汽舰船10艘,“设水师一科,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造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能驾驶飓涛,能熟风云沙线,能枪炮有准的者,为行伍出身”;
将广东水师近4万人,“汰其冗滥,补其精锐”,练成15000人的精悍水师。这样,就可以“创中国千年水师未有之盛”。
为了增强实战能力,林则徐主持整顿了广东水师。他派人将从美国商人手中购回的英国“剑桥”号船(1080吨)改成战舰,装炮34门;其中有葡制3000斤大炮。
林则徐还调集雇用各种战船,并仿造“底用铜包,蓬如洋式”的西式战船组成一支新水师,在广东抗英海战中多次出击,取得不少战果。
在外购战舰和洋枪洋炮同时,林则徐下令仿照西洋式样,建造了一批火炮来装备虎门要塞。在浙江镇海,他与兵器专家龚振麟共同研究制成了行驶方便的车轮战船,并在保卫吴淞口之战中发挥了作用。
林则徐等人的言行,是对清王朝“重边轻海”传统观念的挑战,也是对闭关自守腐朽政策的猛烈冲击,为建立近代中国海军奠定了基础。
就在林则徐被贬开广州之前,这位抱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信念的伟人,还连续上奏朝廷,要求尽快发展军备,提出“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