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转轮式抛石车由魏国马钧发明
“砲”(读音“炮”)是华夏先祖们发明一种远程射击武器。这种“砲”是指抛石机,曾被称作“军中第一武器”。从作战形式上看,它完全可以被认作是近代火炮的鼻祖。
有说其的构造蓝图出于《墨子》、《通典》和《武经备要》诸书。其威力之大,射程之远,命中率之高,在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
另有说法称抛石机发明于西周,但它真正应用于战争,是经越国范蠡改造之后。据《范蠡兵法》记载,抛石机是一种抛掷石头或石弹的攻城兵器。古代“砲”字的本义,就是抛的意思,故叫“砲车”。
抛石机的原理非常简单,它实际上是一种依靠物体张力(好韧性好的竹、木弯曲时产生的力)抛射重物的大型弹射器。据说,当时用抛石机可以将重达6千克的石头抛至100多米远的地方。在冷兵器时代可令敌军在瞬间遭到“天石雨”般的打击。
但早期的抛石机有个大缺陷——需要在敌人阵地前临时搭设,而操作人员在敌人的弓箭射程内施工,容易导致伤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带轮子的抛石机应运而生。它可以在作坊里批量制成,不需临阵架设。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曾用这种威力强大的抛石机攻击袁军。
虽然抛石车作战杀伤力较大,但使用起来仍有些兴师动众,效率较低,尤其是临时抛射时需要人员较多,操作不方便,往往贻误战机。于是它又被改进成可连续抛射的兵器,发明这种连射砲的是曹魏阵营中叫马钧的发明家。
史料记载,马钧是魏国扶兴(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东南)人,曾创制过如织绫机、提水车(龙骨水车)、指南车等机械工具,因在传动机械方面造诣很深,人称“天下之名巧”。
在一次魏蜀交战结束后,马钧看到缴获的战利品中有许多连弩,据说是诸葛亮组织工匠制造的。他认真研究了这些连弩的机械部分,很受启发,认为这种弩机威力还可以提高好多倍。
于是,他苦心钻研试验,利用车轮不断转动的原理,终于制成了“车轮砲”。这种转轮式抛石机,能将石头连续射出去,加大了发射频率,提高了抛石车的威力。
在官渡之战后的400余年间,历朝历代攻城守隘的战斗中,几乎都有抛石车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