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上首例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诞生于福建洛阳桥
在水流湍急的河流上,进行造桥工程困难很大,我们的祖先又创造出梁式桥型,将拱桥的涵洞改变。
福建的洛阳桥是负有盛名的梁式石桥。洛阳桥位于泉州与惠安县(今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分界洛阳河入海口上,建于北宋(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大书法家)主持造桥工程。
桥原长约1200米,宽约5米,有46个桥墩,历经修理,现长约830余米,宽7米,残存桥墩31座。
在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海涛澎湃,建造桥基非常艰难,多次进行工程都失败了。广大桥工和工程人员辛勤钻研探索,创造出一种办法:沿桥梁中线向水中抛置大量石头,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提高江底标高3米以上,然后在石堤上造桥墩。这种成功的创造,一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称作“筏型基础”的新型桥基,实是洛阳桥对世界桥梁建筑科学的一大贡献。
为了巩固桥基,他们还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牡蛎,巧妙地利用这种海生动物的附着力强和繁殖迅速的特性,把桥基和桥墩胶结成牢固的整体。
这个“种蛎固基法”确是桥梁建筑史上最奇妙的发明,在世界上,是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例。
洛阳桥的桥墩构造也很有特色,它全部是用大长条石齿牙交错地垒砌的,两头作尖嘴以分水,最上面两层石条则向左右挑出,使墩面加宽,以减少桥面石梁板的跨度。
洛阳桥的建造成功,为以后大规模造桥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南宋时在泉州又相继落成著名的安平桥、盘江桥等。
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它的建成,对我国中世纪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南宋时,泉州和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商港;到元朝,泉州空前繁荣,它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
一桥横渡,不仅是使天堑变通途,而且为海外交通、国际贸易立下了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