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观音桥创造的三项桥梁“中国之最”
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南山栖贤谷中的“观音桥”,又名栖贤桥或三峡桥,是一座古石桥,建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它是一座石造单孔桥,长24.4米,宽4米,桥面铺以大石,两侧砌有石栏,桥孔内圈由七行长方形石首尾相衔,凹凸榫结,渐弯呈弓形。
它由厚约0.7米、长约0.9米的105块花岗岩石块构成,共有7排,每排15块,中间的一排大石宽约0.72米,其余6排的都宽约0.65米。
7排石块凿有公线榫相扣锁,完全不用泥浆涂粘。
据桥下拱石上所凿题记(38个大字、两行小字),观音桥建于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建造者是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的陈智福、智汪、智洪三兄弟。
观音桥横跨百尺大壑,桥基立在东西悬崖上,桥下是汉阳峰五老峰间汇集的湍流。绝壁激浪,想当年在这样险峻的地势设计施工是多么的艰巨,而这桥已磐石般地枕卧在苍松翠柏之间经受了千年的风雨,无声地服务于人民。
特别是105块花岗岩,不用泥浆,完全靠榫接凝集成一个坚固的整体,这实在是无比先进的、科学的,使人不能不赞叹。
观音桥,被誉为“南国桥梁建筑上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任凭桥下“银河倾泻,起蛰千雷”的三峡涧水狂奔撞击,桥身却安然无恙,至今经受汽车重压仍岿然不动。难怪游人观赏古桥,遥想当年陈氏兄弟凭着劳动的双手凌空飞架巨桥,无不拍手称赞:“神施鬼没,巧夺天工”。
观音桥被列入世界桥梁史。它创造了桥梁建造上的三项“中国之最”:中国史上第一座梵桥,第一座公母榫结合的石拱桥,第一座横跨在大峡谷上的桥。
观音桥畔,秀林葱翠,景色如画。桥的南端,傍山矗立着石造小亭,亭内有一眼清泉,俗名“招隐泉”,为唐代茶神陆羽品题的“天下第六泉”;另一头有石级可至桥下刻有“金井”二字的巨石之上,石下壑深百丈,激流穿石,怒涛飞溅,动人心魄。宋代诗人王十朋漫游观音桥触景生情,感慨讴歌,挥笔写下:“三峡桥边杖履游,此身疑已到夔州;题诗欲比真三峡,深愧词源不倒流”的诗句。
观音桥景区内人文景观亦是丰富多彩,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名人踪迹溢满各处;唐代著名茶圣陆羽品定的“天下第六泉”;明朝第一画家唐伯虎曾在这里画出了著名“三峡涧桥图”(今观音桥);1961年周恩来总理来到观音桥与放牛娃小周桂花,留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国民党首脑蒋介石夫妇赞叹观音桥风水,并在此建立了行宫,现行宫内的展览馆,展示了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图片资料;行宫前有蒋介石夫妇亲手栽培的“夫妻树”;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巨幅石刻——“墨子篇”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地面石刻之一。别称“三峡涧”的栖贤大峡谷是产生于几百万年前由地质运动形成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大峡谷里的清泉激流冲成了二十四潭;如:玉渊潭、浴仙潭、金井潭等。
观音桥景区也是佛教圣地,桥的西面有专门供仰观音菩萨的慈航寺,桥的背面有千年古刹栖贤寺,是庐山佛教的五大丛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