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火箭兵”形象出土于四川泸州

被列入200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泸县宋墓石刻2008年7月再次爆出惊人发现:主持文化部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四川南部南宋墓葬群石刻艺术研究”项目的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春新教授日前发表论文宣称,在泸县青龙镇3号宋墓石刻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火箭兵”形象。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证实,中国火兵器实物形象的记载将提前200年。

宋墓石刻惊人出土

位于泸州北部丘陵地带的泸县是一个百万人口大县。据泸县文管所所长陈凤贵介绍,进入本世纪以来,泸县境内频频发生宋代墓室盗掘案。警方从盗墓贼家中追出数量众多的大型石刻文物。这一现象引起了文管部门高度警觉。经过对查获的数十件石刻文物进行鉴定并对全县境内暴露的宋代墓葬进行考察后,文管部门认定泸县境内南宋墓葬具有重大考古价值,急需尽快发掘。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当年9月开始,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泸县文管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在泸县境内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工作进行了40多天,于当年10月完成。考古队在泸县青龙镇、奇峰镇和喻寺镇等7个乡镇暴露的6座宋代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160余件宋代石刻和部分随葬品。2003年6月,这一考古发掘成果被列为全国23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列入国家研究课题

泸县宋墓石刻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题材之丰富,文物之珍贵,分布之集中,建筑工艺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在全国首屈一指。引起了考古学界、历史学界、美术界等专家高度关注。成为公众鉴赏古代石刻文化的新热点。

2006年3月,经文化部全国艺术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立项,国家年度课题“四川南部南宋墓葬群石刻艺术研究”在泸县正式启动。该研究课题由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春新教授主持进行,预期3年。这是泸州文物首次进入国家级研究课题领域,也是重庆大学首次获得的文化艺术类国家资助课题。张春新教授带领他的20多位学生,开始了对宋墓石刻的详细深入研究。

墓室武士身背何物?

经过长达两年的研究,身为美术学家的张春新意外地在泸县宋墓石刻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在泸县青龙镇3号宋墓石刻中,有石刻火器的造型形象!

发现石刻火器的为青龙镇3号墓。墓室长3.36米,宽1.5米,高3.5米。由于经过多次清理,墓室早已空空如也,所幸墓室里的7块刻石保存完好。引起张春新注意的是墓室门口的两个武士的石刻造像。墓室左侧的武士造像甲胄披挂,左手握龙头装饰的板斧,右手抓住一个面目狰狞的小鬼,威严地守护着墓门。他的右肩背挂着一个箭箙,里面装有三支箭,箭羽朝上,箭簇向下。而右侧的武士则左手执弓,右手提着一支羽箭,他的右肩同样背挂着一个类似箭箙的东西。不同的是,这个器物为龙头造型,插在里面的3支箭均箭簇朝上。

这个不易被人发现的东西引起了张春新的关注:这个东西不是用于装箭的箭箙,那它是什么呢?

这是火箭发射装置?

张春新认为,箭簇朝上插在箭箙里,不符合射箭作战的人机工程学原理。“射箭者抽出箭后还要翻转一次搭在弓上射击,延误战机。因此所有的箭都是箭簇朝下装在箭箙里的。”在同一座墓室门口,两个将军身上背着不同的装箭器具,肯定不是造像疏忽或错误,而是当时使用的不同武器。那么,这个武器究竟是什么呢?

经过对南宋时期兵器史料的研究,张春新发现,南宋年间已经出现了一种名叫“赣筒”的射击装置,是后来出现的“突火枪”的前身。他认为,这个武士身背的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赣筒”这种早期的管状火器。据张春新称,根据其他宋代图片中表现的造型,这种火器是以管内火药燃烧后产生动力,将筒内的多支箭射出,比起弓箭来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和准确性。

发现最早的火箭兵?

据张春新介绍,他已将这一发现和自己的观点交与国内军械和兵器史专家探讨。2008年7月,张春新以《四川泸县南宋墓葬石刻中火器造型初探》为题,向学术界公布了自己的这一研究成果。

张春新称,泸县青龙镇3号宋墓石刻中武士身背的火器是目前在考古活动中发现的我国最早石刻火器形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石刻火器实物形象。这个身背以火药射箭装置的武士堪称中国最早的“火箭兵”。张春新教授认为,如果他的这一发现得到认可,将会把我国火器造型的视觉研究提前200年。

目前,这个身背“火器”的武士石刻仍然保留在墓室当中,等待更多的专家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本报将对泸县石刻的考古进展给予密切关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