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毛泽东著作最多的人是洛阳的张迪杰先生

中国收藏毛泽东著作最多的人是洛阳的张迪杰先生

质精不张扬

笔者在反复探究中,发现不善标榜自己的张迪杰,收藏的毛泽东著作,不仅在数量上是中国之最,而且珍藏着150多种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等重要藏馆都难以找到的珍本。这些精品、稀品、极品和孤品,是我党、我军和我国因长期战争导致史料存档不全的重要补充。

最早的«毛泽东选集»,他有精、平装各一套。这套选集为五卷本,由晋察冀中央分局委托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主持编选,其选目上报以毛泽东为总书记,、王稼祥为副书记的中央宣传委员会及宣传教育委员会批准,于1944年5月出版发行。这套选集的问世,在毛泽东著作版本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使毛泽东著作单行本、专题汇编和“选集”三种类型的版本并行于世。据了解,这套书目前在国内存量极少,是国内外收藏、拍卖、研究毛泽东著作最热门的书,目前的市场价已超过30万元人民币。早在1995年日本东京神田街“京都朋友书店”主人,十江澄南携子往返万公里,从日本飞往北京专程参加中国书店春季拍卖会,不惜重金拍得这套五卷本«毛泽东选集»,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反响。京、津、沪十年拍卖统计表明,被称为“新善本”的毛泽东著作,在拍卖场上最为抢眼,价格大幅度上涨已不是新闻,并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市场,最大的买家全在海外。

最早的《毛泽东自传》,他有原版英文册和中文版«文摘»月刊、«文摘战时旬刊»。这套珍本是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革命历史文献中的顶级藏品。在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把红军、共产党描绘成堕落、愚昧无知的土匪,企图迷惑人民大众。尤其是国内外针对毛泽东个人有很多不实的传闻,有的说毛泽东是“残忍的匪首”,有的把他说成是“无知的农民”,还有的甚至传说毛泽东已经“死去”了……,

鉴于此,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突破封锁,第一个到达延安采访,准备还世界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毛泽东个人形象。开始,毛泽东并不同意,最终被斯诺的诚意所打动,随答应接受其采访,但主要内容仅限于毛泽东个人身世及经历情况。之后,斯诺很快在英、美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为«西行漫记»。这本书迅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最畅销书,曾很快再版20多次,较好地澄清了当时对毛泽东和共产党的一些不实之词,使毛泽东和共产党成为民族的希望,在国内外形成了第一个毛泽东热。现在读起来,它确实是一本真实生动、自然亲切、又感人心魄的好书。捧读它,就好像是在面对面的聆听毛主席他老人家给你讲述他自己的故事,没有做作,没有浮躁,没有功利,也没有传奇。这些故事有的平常的犹如发生在我们自己的童年,有的意外的超乎我们的肤浅想象,但读起来仍然是那么的从容而又漫不经心,宽容中又蕴藏着坚韧不拔。善良、英勇、顽强、自信、拼搏等形容词,在毛泽东的故事面前已黯然失色。

他还收藏有毛泽东平生第一次正式发表的著作,即1917年4月1日以“二十八画生”署名,发表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的«体育之研究»。他还收藏有«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之作,1926年3月发表在由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杂志上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他还收藏有被世界军事家公认为世界军事名著,连毛泽东的敌人都折服的1938年初版的«论持久战»,等等。这些红色顶级文物,随便拿一件,就可以在新闻媒体上作很多文章。但由于张迪杰不像有的藏家偶得一件就大事渲染,始终坚持只做事,不造势,笔者也只能就此作些概述。

价高不出售

自古以来,收藏界就有两种人,一种是阳春白雪,收藏是为了研究和传承文明;一种是获得利润,收藏是为了经营和赚更多的钱。要说张迪杰在毛泽东著作收藏界应是首推国内的大家,但他总谦逊地说,中国地大高手众多,“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情况是常有的,“不外露、不张扬、不言最、不为钱”应是收藏者的品行。当问及他的收藏目的时,他泰然信诚地说,我不为名不图利,主要是为了收藏、学习、研究、传承和应用毛泽东著作和思想,为推进社会发展贡献微簿之力。当谈到听说这几年有不少人想高价购买你的藏品时,他自信铿锵地道出四个字:“概不出售”。

那是1995年5月的一天,一位深圳沙头角的杨先生坐飞机从深圳抵洛,几经打听,找到了张迪杰。以挚友介绍,加深友谊,邀请到沙头角、中英街等地作客、观光为由,想多看些藏品。张迪杰考虑到大老远的客人,来一次不容易,便不加掩饰地让其参观了藏品。看后,杨先生喜形失色,用广东话激动地说,这几年我看遍了国内外众多藏家的物品,真没想到,最大的藏家在洛阳。表示愿与其结为兄弟,长期共事。并当场打开密码葙,用阔绰款爷的口气,要留下数百万港币,先带走部分藏品。张迪杰想,我的这些藏品,不少是红色文物,对研究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史具有重要的文献和史料价值。他住在深圳沙头角,与香港仅有一街之隔。他一次购买这么多藏品,极有可能将其倒卖到海外赚大钱。于是,他诚然一笑,先请杨先生吃著名的洛阳小吃,品古老的杜康酒,又请他游龙门山水,看关林和白马寺,最后送几本好书作纪念,将其婉言送走。事后,张迪杰了解到,这位来自沙头角的杨先生,果真是长期来往大陆与港、澳和海外,靠作红色藏品发财的客商。

再就是2000年初,来自北京通州区的李姓兄弟,分别为地产商和出版商。先是作地产商的哥哥,以在北京建立中国革命史料博物馆为名,提出有其征地和投资建馆,请张迪杰等同志供藏品,收益按一定比例分成。后由弟弟两次来洛,以高价购买建国前毛泽东著作版本,独家出书或双方合作出书,售完后利润分成。要说,这种既建馆、又出书、还获利,一举三得的事情,张迪杰应该答应并签约,但他仍然是诚然一笑,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这些藏品说到底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最终归国家最有用,我要在合适的时候,将其无偿捐给国家。”

诸如此类,优惠合作不动心,重金购买不出售的事情,张迪杰还遇到过多次。如今,他还在默默无闻、毫不间断地收藏着,收藏着……他要收藏一代伟人,收藏一段历史,收藏一种文化,并以超常的毅力、勇气和智慧去追求更高的品位,更高的境界,更完美的人生。

作者:黄敬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