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挥动动力的农具——欘

有一种农具,起初叫做“欘”(读音“烛”)或鲁砍,到了铜器时代便叫做钁(读音“绝”)或斫(读音“卓”)。它的形式和锄很像,有大小宽狭的不同,不过,一般都是一厚块可以用来尖劈的石片或铁片,垂直装置在长木把上,利用挥动时的动力,自上而下击入土里,再利用科学的杠杆原理,向外推动长柄,有效地撬出土来。

像这种利用挥动的动力来劚(读音“烛”)土的农具,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最早的伟大创造。

在世界各地,劚土的工具,通常都是利用静力的铲;一直到现在,除了开矿的矿工和筑路工人以外,他们很少人懂得用钁。从机械工作的效能来讲,钁比起铲来,实在先进得多。

但是,钁既然是一整块铁片,入土时土壤的接触面积大,所以土壤的阻力也大,不易深入,尤其在南方粘土地带,更为不便。但是我们优秀的祖先,为了要克服这种困难,便进一点发明了今天仍在南方通行的“铁搭”。

铁搭普通是带有四个齿或六个齿的钁,齿形扁长而锐利,因为跟土壤的接触面小了,所以阻力也就减少了。

这种农具在华北一般叫我钉耙,北京近郊叫做四齿。铁搭在什么年代才发明的,已难查考,我们在徐光启著的《农政全书》里,可以看到和现用铁搭完全相同的图样。

我们熟悉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使用的是九齿钉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