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从事微生物发酵工业的科学家是陈騊声

陈騊(读音“桃”)声,字陶心,1899年9月6日(乙亥年八月初二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南台保福山。祖父和父亲都是清朝举人,但他三岁丧父,兄弟四人由母亲历尽艰辛抚养成长。

1918年自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北上就学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科。

1922年大学毕业后,在山东溥益实业公司糖厂及酒精厂工作。

1927年后,先后在北京京师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劳动大学任教。

1930年转入实业部南京中央工业试验所任技正兼酿造室主任。

1932年公费赴美国留学,在路易斯安那大学糖业学院得理学硕士后,又转往威斯康幸大学进修。

1934年回国后,继续在中央工业试验所工作。

1934-1937年应聘为建源公司上海中国酒精厂总化学师。在厂年余,生产蒸蒸日上。

八一三事变,工厂被日机炸毁。先生一度失业,专门从事写作,间或在上海一些大学兼课。1940年转任新亚酵素厂技术总监。该厂为中国第一家从事酵母生产的工厂

胜利后,兼任上海华星酒精厂技术顾问,及经济部上海工商辅导处化工组组长。

1947年,工商辅导处撤消,改任上海工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0-51年间,奉食品工业部委派,到东北协助糖厂和酒精厂复工事宜,又到西北各省勘定甜菜糖厂的建厂厂址。

1952-56年兼任华成化工厂(今上海酒精厂)技术顾问,并一直担任上海酒精一厂和二厂技术顾问到1957年。

1955-56年任上海第一地方工业局化验室技术顾问,1956年该单位改组为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任发酵研究室主任。

1966年,该室自轻工所分出,成立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继续主持研究工作至1982年。1982年6月,应聘为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系主任。

辞世前,为该系名誉系主任、教授。 陈騊声先生在北京、南京、上海数度任教,为我国发酵工业培养不少人才。

早年在京师大学兼任讲师、中央大学讲师、国立劳动大学副教授。
年兼任国立交通大学发酵化学特别讲座。
抗战期间,在上海大夏大学、圣约翰大学、暨南大学、沪江大学等校兼课。1950-52年,兼任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教授。
1953-1954年间,兼任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1980年应聘为上海科技大学顾问教授。
1982年以83岁高龄为科大创立生物工程系。

陈騊声历任中华化学工业会理事,上海化学会理事、理事长,上海化工学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化学会理事,上海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食品协会理事,上海食品协会理事,上海市第六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

1956年加入了九三学社,1978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同年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就个人奖,1990年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荣誉证书。

他的专著《中国微生物工业发展史》荣获1977—1981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1986年9月1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騊声是迄今所知我国第一位实际从事微生物工业发酵的科学家。1922年他大学毕业后即到山东济南溥益糖厂附设的酒精厂(今山东酒精总厂前身)担任技术工作,这是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最早的几个酒精厂之一,准备用甜菜制糖后的废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酒精。

陈騊声开始来到该车间时,主持技术工作的是从日本聘请的技师渡边,由于渡边对以甜菜糖蜜酿造酒精没有经验,在使用糖蜜酿造酒精时,未将糖蜜特别处理,致使发酵遭遇困难,开工后屡试屡败。陈騊声大胆接受了试验重任,悉心研究发酵失败的原因,而设法免除之,终于使发酵得以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酒精产率。这一成果被当时担任公司技术顾问的德国专家林德曼和日本专家堀宗一的签字认可。为此,厂方特别举行酒精出货庆贺大会,当场宣布陈騊声晋升为工程师,加薪一倍,并取代了渡边的技术主任职务。

23岁的陈騊声以出色的成绩开始了自己后来70年的工业微生物学生涯。

在美国进修期间,曾跟随当时闻名的酒精发酵专家欧文氏(W.L.Owen)研究酒精制造。回国以后被聘为新开设的中国酒精厂总化学师,又成功地用甘蔗糖蜜作原料大量生产酒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