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届“软科学奖”颁发于2011年

中国软科学奖由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宣布设立,从2010年起,每年面向社会征集“评奖年度前三年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包括经济、社会、法律、管理、环保等领域公开出版、发表的研究成果(含专著、论文、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以及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应用价值和政府政策参考价值的内部研究、对策研究成果;在征集结束后,通过由7人组成专业的评选委员会独立评审,投票决定获奖者。

“中国软科学奖”每次评选三个以内获奖成果,每个优秀成果可得20万元奖金,为目前国内类似评选中最高,显示出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对软科学优秀成果的重视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期盼,以及打造中国软科学“诺奖”的雄心。

2011年2月22日,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奖”在北京揭晓,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蔡昉《中国流动人口问题》、蔡定剑《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获奖。《中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中国技术前瞻报告——国家技术路线图研究》、《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获提名奖。

“软科学”一词是从计算机的“软件”一词发展出来的。社会的运动类似于计算机。一般认为,与管理研究、政策研究有关的一类学科统称为“软科学”。软科学是以决策科学化为目标的多种学科组成的学科群。

软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还包括人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软科学的出现表明,人类不仅依靠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界,还要依靠科学来实现社会活动的科学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