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本简谱歌曲集是沈心工编辑的《学校唱歌集》

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1869—1947),就是简谱的积极传播者之一。

他编辑的《学校唱歌集》于1904年出版,成为我国国内出版并流行的第一部简谱歌集

沈心工(1870-1947),中国音乐教育家,上海人。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

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底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上海圣约翰书院,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学堂;

1902年4月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启发,在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制作,并编写出第1首乐歌《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時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

从1904年起,他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3集)、《重编学校唱歌集》(6集,1911)和 《民国唱歌集》(4集,1912)。1937年重新修订,精选出歌82首,汇编出版了《心工唱歌集》。此外,他还翻译编辑出版了《小学唱歌教授法》一书。

沈心工的乐歌题材较为广泛:有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黄河》、《从军歌》、《爱国》等;有直接鼓吹国民革命、歌颂共和新政的《革命军》、《美哉中华》等;有提倡男女平权,重视科学的《女学歌》、《电报》、《纺织》等。

他所编乐歌,多数是儿童歌曲。由于他长期担任教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唱歌要求有较深入的观察与了解,因而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些事物,使儿童感到亲切。他也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所作歌词浅而不俗,简明易解。

他选用曲调比较注意音乐语言的生动性和儿童特点。如他所编的《体操―兵操》、《赛船》、《竹马铁匠》等乐歌,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由他作曲的乐歌还有:《黄河》、《革命必先格人心》、《军人的枪弹》、《采莲曲》、《今虞琴社社歌》和《辍悼歌》等6首,以《黄河》一曲影响最大,此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真挚感情,黄自在《〈心工唱歌集〉序》中对此歌作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曲“非常的雄沉慷慨,恰切歌词的精神,国人自制学校歌曲有此气魄,实不多观”。

沈心工的贡献,不仅表现在近现代新式教育特别是近现代新音乐教育和普及方面,还涉及其他许多领域。例如,早在1907年,沈心工为救赈淮徐大水灾,就导演了话剧《儿戏》(又名《新旧纷争》),义演赈灾。这部剧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后风行一时的“新派剧”风格,在中国话剧史上被称为“新剧”。

他与李叔同根据美国斯托夫人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同年写成,是中国最早创作的话剧之一。从1919年至1922年三年间,沈心工还创作并导演了话剧《雪玫瑰》、《忠勇之童子》、《神仙布》、《棠棣之花》,并在有的话剧中加上音乐,这在当时也很少见。沈心工还根据《赵氏孤儿》的故事改编和导演了昆剧《双忠墓》,在南洋公学附小创建二十周年纪念会上演出。他在剧中采用了昆曲的三四十首不同曲牌,受到包括昆曲名家在内的观众的高度赞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