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座巨型海石雕像是“珠海渔女”
1981年11月,广东滨海城市珠海市落成一座花岗岩石雕像《珠海渔女》。这座雕像高8.7米,重数10吨,塑造了一位美丽动人的渔女。
她颈挂项珠,腰系渔网,卷着微湿的裤脚,亭亭王立于海石之上,双手高高托起一颗晶莹的珍珠。她作为珠海市的城徽,矗立在海滨公园附近香炉湾海水中一块鱼背似的海石上,给秀丽的香炉湾风景区增添了令人神往的景色。
《珠海渔女》取材于当地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远古年代,有位仙女被珠海香炉湾的美景所吸引,化作渔女,下凡到了人间。她教姑娘们学织网,教小伙子学打鱼……从此这香炉湾上的小渔村日益兴旺起来。
共同的劳动使得渔女与英俊的小伙子海鹏真心地相爱了。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们一起来到海边的礁石旁,渔女取下手上的玉镯,准备送给情郎作为定情之物。突然,海中窜出三只凶恶的海妖,要将海鹏打死,夺走玉镯,渔女掩护海鹏,一边与海妖拼搏,一边将手中的玉镯砸碎,化作无数的珍珠撒入人间。
《 珠海渔女》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潘鹤创作,潘鹤、段积余、段起来共同制作,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施工雕刻而成。作品吸取了敦煌石雕的传统艺术和现代意匠派的风格,使雕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并且把雕塑与海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第一座巨型海石雕像。
“珠海渔女”雕塑原型来自于一位叫“黄小雯”的珠海姑娘
作为特区,珠海的城市地标渔女也是非常特别的。雕塑家潘鹤曾说:“先有雕塑后有城市,先有雕塑后有传说。”如今,我们还可以加上一句———先有此女后有渔女,而“此女”就是珠海渔女的原型———珠海市儿童福利会副会长黄小雯。2010年7月,妇联举办特区成立30周年杰出女性访谈活动,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当年为了给潘鹤创作灵感,珠海第一任书记吴健民特意选取了黄小雯的照片给大师对照,认为她的形象能充分体现最地道、纯朴的珠海女性特质。
经市委书记与渔女结缘
在访谈活动现场,黄小雯一出现就令人惊艳,身穿鲜红连衣裙衬黑色小外套,短发淡妆,气质优雅。尤其她端庄的鹅蛋脸上一对弯弯的眉毛,对照现场摆放的仿渔女塑像,让不少观众连称“像,真的像”。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道,1979年,正值特区成立初期,珠海要进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第一任市委书记吴健民建议本市建一个大型雕塑作为城徽。因珠海临海,在建市前又是渔业县,所以经过商讨,吴书记与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决定以“渔女”为主题创作一个大型雕像。“我当时20岁出头,在市政府招待所当服务员,是土生土长的珠海人,领导吩咐我赶快拍几张照片,送给潘鹤老师做创作参考。”年轻时就喜欢拍照的黄小雯并没有想到,这些照片会产生这么大的意义。
当年是前卫的女摩托车手
无数游客与渔女合影,多少珠海人在她陪伴下长大,这座雕像可能是全国识别度最高的地标之一。而因跟渔女有更深一层联系,黄小雯每次经过雕像身边,还有特别的感觉。细说她跟渔女的渊源,她认为,渔女虽然眉宇间和她有几分相像,但并非自己五官的翻版。“雕像灵感来源于生活,但毕竟成于大师的艺术构思,不是照哪个人的脸画的。如果说我本身有什么特别,那大概就是,珠海的女性有种朴实善良的特质,同时又热爱生活,敢于尝试,我生于斯长于斯,也分享了这片土地培育出来的特质。”
特区刚成立的时候黄小雯约24岁。她一边向记者展示当年的照片,一边细说旧事。“那时我们还年轻,喜欢去游泳、划艇、拍照,记得当时海边上还有一款鹰石,但因为填海,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照片上黄小雯扎着两条辫子,花衣长裤,是那个年代典型的装扮。她特别指出其中一张骑着摩托的单人照,告诉记者,因为特区开放得早,家人有机会帮她买到一款日本产的小型车,她天天骑着去上班。“我总是慢慢地开,每小时20公里。”当时珠海机动车还很少,会骑摩托车的女孩子更是罕见。凭她的坐骑和骑术,她认为自己排得上那个年头的“全市前十”。
海归之后有心投资横琴
虽然和渔女关系“不寻常”,但黄小雯从来没有主动向外界透露过这一点。“除了家人,知道这件事的也仅限于我还在招待所工作时期的政府人士。”
在珠海特区成立10周年时,黄小雯随家人移居澳大利亚,创办企业。这些年来,她到过中国香港、美国等地投资,想到自己的根在珠海,还是决定回家乡看看。现在她在珠海也有房地产投资项目,而且接下来可能把目光投向横琴。2009年末,她又担任珠海市儿童福利会常务副会长。“钱是挣不完的,我想趁现在自己有点能力多为社会做点事,为家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她微笑着说,“同时好好享受一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