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首例塑化古尸由广东药学院成功创制
1997年12月26日,世界首例塑化成功的古尸在广东省东莞市博物馆展出。
这具古尸未塑化前是1993年10月14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梅林管理区出土的,该古尸是明代万历年间下葬,埋于地下已有300多年。
塑化后的古尸基本上保持了出士时的原有结构与形态,无臭、无味、干燥,用手摸略有弹性和韧性。塑化后的古尸不用液体长期浸泡,较传统方法节省了财力、物力和人力,并可长期保存。
传统的尸体保存方法是以福尔马林浸泡为,但福尔马林对眼、呼吸道、口腔、皮肤和神经系统等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作用,尸体容易变形、变色。有些古尸使用这种方法浸泡,现已变白、变硬。
生物塑化技术,是广东药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于1995年引进国际上新开发的一项高新技木。该技术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处理,以硅胶、环氧树脂或聚酯等高分子多聚物对生物标本进行浸透聚合,最终取代生物组织及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广东药学院借鉴这一技木,在世界上首次对古尸进行塑化。
1997年2月,广东药学院的专业技木人员将古尸运回学院,先将古尸脱水、脱脂、再在负压状况下进行近一个月的浸胶塑化和长时间的固化,经10个月,成功地将古尸塑化。在塑化过程中,广东药学院的专业人员对引进的技木还进行了多项改进:首先,将低温脱水改为常温脱水,使脱水、脱脂能同步完成,其次,对真空浸透容器和真空泵的使用及脱水、脱脂和硬化成形容器进行改进,成功地用250元/公斤的国产胶替代500元/公斤的进口胶,使成本下降近一半。
生物塑化技术不仅可以将古尸塑化,而且也可将其他的文物,如锦囊、香料、帆布、帽子及猫、狗等动物进行塑化,为文物的保护提供新的技术。生物塑化技术已在考古及工艺等领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