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早在SCI源刊发表的论文是清代徐寿的《考证律吕说》
徐寿(1818—1884)的《考证律吕说》一文登载于《格致汇编》1878年第7卷上,这既是中国科学家在综合性科学技术期刊上发表的较早的论文之一,也由《格致汇编》的主编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译为英文在Nature发表,而同时成为中国科学家在Nature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律吕”是我国古代乐律学的统称,是研究律制构成与应用的科学,律管研究更是律学研究中的难题,《格致汇编》发表徐寿《考证律吕说》这一重要论文,报道了徐寿研究律管管口校正的最新成果,他用实验向著名的物理学家丁铎尔(John Tyndall,1820-1893)《声学》(徐建寅、傅兰雅译,1874年由上海江南制造局刊行)一书提出了质疑,该书(第214页)说:有底管、无底管发出声音的吹奏振动数,在一定时间内,皆与管之长度成正比。这也就是说,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任何八度音阶必是吹奏震动数的两倍,因此开口管必须准确地截去一半才发出高八度音。而这一点徐寿通过实验证明恰恰是不正确的,“惟声出于实体者正半相应,故将其全体半之,而其声仍与全体相应也。至于空积所出之声,则正半不应,故将同径之管半之,其声不与全体相应,而成九与四之比例”。
徐寿用9英寸长的铜管进行实验,发现将管长截去一半,并不能得到与原管相差八度的音,但如果在截掉半音寸,就能得到准确度的高八度音。实验表明,两支相差八度音的开口管的长度比例不是2:1而是9:4。
该文由傅兰雅用英文代笔投稿,以《声学在中国》为题发表于1881年3月英国著名杂志《自然》(Nature)。该刊编者高度赞扬了中国人徐寿“非常出奇”的实验成果。
晚清末期,只有中国数学家戴煦(1805-1860)的《求表捷法》,经传教士艾约瑟(Edkins,1823-1905)译成英文,并在伦敦刊行,各国学者对戴煦所做的工作相当赞赏,公认他在数学上的重要地位。
这篇《考证律吕说》可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我国科学家在外国杂志上发表的最早的也是唯一的科学论文,开创了中外学术交流新的一页。
以上作者:姚远
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