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率先进行电子报关等通关制度改革的海关是广东海关
广东海关在20世纪90年代坚持“促进为主”的改革方针,在全国海关系统中率先试行通关制度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993年10月以来,广东海关先后制订出简化海运进出口货物验放手续的系列改革措施:对国际船舶办理进出口手续不再登轮检查,对进出境的转口、转关集装箱,在正常情况不再开箱检查,报送手续采取按旬或按月集中办理制。有的海关还根据货物监管环节较多的情况,重新进行优化组合,把报关、查验、征税、统计等环节通过电脑联网,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变人工审单为计算机审单。
实施这些改革后,货轮一次出入境可缩短几小时至10多个小时,可相应节省费用数千到数万美元。
在陆运通关改革方面,广东各海关加强对企业的分类管理,并充分发挥先进科技设备的作用,以增强口岸的通过能力。1992年5月,广东海关启用货运车辆计算机监控网络,连接7个直属海关,日处理进出境车辆2万辆,核销转关信息8000条,覆盖全省41个市县的64个货柜车验放场的各个监管环节。
从1993年开始,部分海关还对信誉良好的企业试行“集中报关、通道验放”制度;对部分境外“信得过”运输行所运载货物、车辆试行凭商业封志放行,转关时口岸海关不另行办理施封手续。1996年4月29日,沙头角海关的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又正式投入运行,进一步加快了海关验放进出境车辆的速度。
广东各海关对旅客通关制度也作了较大改革,实施以重点检查为核心的开放式通关制度,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方便快捷的通关环境。至1997年,广东各海关都普遍调整了
现场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并试行“申报”和“无申报”通道监管模式,绝大多数旅客的行李物品不用过机就可以直接通关。同时,各海关精简通关一线人员,把检查重点放在查检携带黄、赌、毒物品和武器弹药、文物及走私违法的旅客身上。
此外,广东海关对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监管也作了积极的改革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后,来往于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港澳航运公司的大多数船舶的航行时间缩短了一半,船舶在海上候检造成碰撞等不安全因素得到有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