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在海外举办古文献学领域展览地是美国纽约联合部大楼
纽约时间2013年8月27日—30日,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写在竹简上的中国经典——清华简与中国古代文明”专题展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举行。这是“清华简”首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最新发现,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海外举办古文献学领域的展览。
本次展览会从介绍中国古代文字书写载体入手,从简牍的制作过程,到简牍文字的书写及清华简的形成、入藏清华和对其保护研究等,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清华简”的“出生”“成长”历程及其无可估量的学术价值。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研究古代中国的学者艾兰教授特地赶来参加展览的开幕式,她说,清华竹简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它们不仅提供了新的信息,还包括以前不知道的文献。由于这些文献与传世典籍的核心文献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也能提供一些新视角和新方法来解释文献的传播。对所有中国古代方面的研究——从历史音韵学,到古文字学,到政治历史,到思想史——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学界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总计约为2500枚,竹简最长达46厘米。“清华简”大约被埋藏于公元前300年前后中国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一批有关经、史类经典的竹简,包括《尚书》《诗经》《易经》等儒家经典和许多历史著作。“清华简”经过整理编排,总共约有64篇文献,总数近6万字,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大多数篇章已经失传2000多年,十分珍贵重要。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研究团队一直在积极从事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编著工作,经过5年多的辛勤工作,“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公布了345支高清晰的“清华简”照片,整理释读出18篇“清华简”内容,已经出版的三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围绕“清华简”的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保护研究中心刘国忠教授表示,“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仅仅是开始。预计仅整理报告的出版大约需15年,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新发现带来新学问。随着“清华简”研究的深入,古史再建将成为可能乃至必然,古代文史研究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
另悉,除此次展览外,8月30日—9月1日,清华大学还将与达特茅斯学院共同举办首次“清华简”海外国际研讨会。届时,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匈牙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学者将齐聚美国东北部小城汉诺威,围绕“清华简”的研究进行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