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纸是兴中会的机关报《中国日报》

甲午战败、戊戌政变使人们更加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质,也宣告了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为了救国救民,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以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他们创办了许多报刊,从事革命宣传,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孙中山(1866—1924),广东中山人,童年随母亲去檀香山、香港等地,曾在当地学校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较早地认识了封建制度对中国的危害,萌发了推翻清廷,创建民国的宏愿。

1893年在澳门他与葡萄牙友人飞南弟合作创办了《镜海丛报》,用中、葡两种文字出版,进行反清革命宣传活动。1894年 11月他在檀香山发动创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同时利用当地的华侨报刊展开革命宣传。

以后他们又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宣传,如演讲、游说、印发具有反清思想的小册子(如《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等,还翻译出版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尽管他们十分努力,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就在这时,有几件事更促使和激发孙中山决心办报:

一是伦敦蒙难。1895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被迫逃亡国外,1896年9月30日他刚从美国来到英国伦敦,10月11日就被清王朝驻英使馆欺骗逮捕并准备杀害。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等人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后来伦敦《地球报》首发了“中国革命家孙逸仙在伦敦被诱捕” 的特大新闻,接着伦敦各报纷纷发表消息和评论。英国人民示威游行包围使馆,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馆只好释放了被囚禁12天的孙中山。孙中山接着又对新闻界发表谈话揭露清王朝和清政府驻英使馆,英国报刊又作连续报道,这些消息很快传播到欧美许多国家,本来不知道孙中山、不知道中国革命的许多人,一下全知道了。孙中山感到报刊在宣传革命的效果远远超过了以往其他宣传手段。

二是保皇派报刊的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君子”牺牲,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当时在日本的孙中山同情康梁的遭遇,希望他们能从血的教训中猛醒从而转向革命,孙中山还想把两派联合起来壮大革命力量,谁知康梁坚决保皇,根本就不予理睬;恰恰就在这时,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办起了《清议报》,这张报纸美化光绪皇帝,维护封建制度,使许多海外华侨受到蒙蔽。这对孙中山震动很大,这也使他下决心创办报刊宣传革命并同保皇派报刊进行斗争。

此外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派的情绪需要鼓动,从而积蓄力量为以后的斗争作准备。这些都促使了革命派的《中国日报》的诞生。

《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孙中山选择香港作为办报的基地,是因为它靠近华南起义地区,又为清廷势力所不及。筹集经费、采购设备、选定人员,孙中山都亲自出马,报刊名称也是他确定的,取“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 之意。由于港英当局一时不准孙中山入境,他便委托自己得力的助手陈少白去香港办报。

陈少白(186-1934)原名闻韶,号夔石,广东新会人,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时的同学和密友,出身乡绅家庭,有较好的国学根底,擅长文学书画,有“才子” 之称,后成为兴中会主要领导成员,早期兴中会的文告多由他来执笔,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他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向孙中山建议到香港创办报馆,鼓吹革命。

1899年冬他奉孙中山之命去香港筹办《中国日报》,创刊后担任社长兼总编辑。在主持该报工作七年里,他发表了许多文章、诗词和漫画。他是兴中会的重要报刊宣传家。1905年同盟会成立,他任香港分会会长。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长,孙中山总统府顾问,以后脱离政界,兴办实业。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他回故乡广东新会(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担任该县外海乡乡长,除搞家乡建设外,还创办了以移风易俗为宗旨的我国最早的乡报《外海杂志》,1934年病逝于北京。

《中国日报》的早期宣传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和反对封建制度。
(二)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
(三)报道革命党人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对1900年惠州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1902年章太炎在东京发起的“支那亡国242年纪念会”都作了报道,还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
(四)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茶毒京津的罪行,在1903年拒俄运动中较系统地揭露了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
(五)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1902年革命党人发动的第二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广州保皇派报纸《岭海报》趁机诬蔑,《中国日报》坚决驳斥,论战月余。

《中国日报》仿日本报纸,采用短行排印,这对传统的竖行长行版式来说实为一项业务革新。《中国日报》在出版日报的同时还出旬刊《中国旬报》,主要发表译文和长篇论文,还发表文艺作品。它的“杂俎”专栏移入日报后改名《鼓吹录》,是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联络工作,都是在报馆内进行的,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

辛亥革命后,《中国日报》迁到广州出版,1913年8月被袁世凯的广东代理人龙济光查封,共出版了13年零8个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