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台最大的受控核聚变装置是“中国环流器一号”
中国第一台最大的核聚变研究实验装置是“中国环流器一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核聚变研究实验装置。
1968年8月在苏联新西伯利亚召开的第三届等离子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研究国际会议上,阿齐莫维奇宣布在苏联的T-3托卡马克取得了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
1991年11月9日17时21分,物理学家们用欧洲联合环形聚变反应堆在1.8秒钟里再造了“太阳”,首次实现了核聚变反应,温度为太阳内部温度的10倍,产生了近2兆瓦的电能,从而使人类多年来对于获得充足而无污染的核能的科学梦想向现实大大靠近了一步。
建造一套托卡马克装置是很费钱的,而且,投入和产出极不平衡,长期以来托卡马克装置做的都是“赔本买卖”。使氘(读音“刀”)气达到点火温度所需要的能量、维持强大的磁场所需的电能——这一切换来的不过是一丁点儿核聚变的回报。
即便如此,科学家们就很满足了,这至少证明托卡马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受控热核聚变是当时世界重大科研课题之一。它的任务是根据太阳和其他恒星 释放能量的原理,设法将氢弹爆炸这一瞬间完成的核聚变现象变成可以控制的过程, 从而使它的能量能充分被人类所利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已开始受控热核聚变研究。60年代初,因国民经济 暂时困难,研究几乎停止了60年代后期,国际上出现了“托卡马克”(环形电流器)研究热,中国也积极地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核工业部西南物理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没有这方面的图纸和技术资料的条件下,经历8年的苦苦攻关,终于研制成功中国环流器一号。
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HL-1),20世纪80年代在在四川省乐山市郊的核工业部西南物理研究所建成,并于1984年9月21顺利启动,并于1985年11月18日正式通过国家鉴定和验收通过验收。
它标志着我国研究受控核聚变的实验手段,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并将为人类探求新能源事业作出贡献。美中两国科学家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实验中取得新成果。
中国环流器一号是一台中型“托卡马克”装置,大环半径1.02米,有干式 长脉冲变压器、环向磁场线圈、内外垂直磁场线圈、内外真空室、超高真空机组和 高真空机组,以及主机支架及其驱动机构等六大部件。这套装置顺利启动后,产生了等离子体,取得了预期的调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