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园艺专著是清代的《花镜》
公元1688年,清代陈淏(读音“号”)子(约公元1612-?)著的《花镜》记载了300多种花木果树的品种和栽培方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园艺专著。陈淏子总结了劳动人民与自然界斗争的经验,指出通过人工培育可以改变植物的特性,强调”人力可以夺天功”(卷2)的思想。
陈淏子,一名陈扶摇,别号西湖花隐翁,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文人,明末以后,不愿担任清朝官吏,退居田园,从事花木栽培,并著书立说。按《花镜》自序称:“年来虚度二万八千日”计算,陈淏子大概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至明、清鼎革之时(1645年),已步入中年,他平生所好唯嗜书与花,因“堪笑世人鹿鹿,非混迹市廛,即萦情圭组,昧艺植之理”,故编撰此书,使人人尽得种植之方。当该书写成之日,作者已达77岁高龄,《花镜》是他毕生从事花卉研究的总结。
《花镜》别的版本又称《秘传花镜》、《园林花镜》、《绘画园林花镜》、《群芳花镜》、《群芳花镜全书》、《百花栽培秘诀》。全书共六卷,卷一为“花历新裁”,含分栽、移植、扦插、接换、压条、下种、收种、浇灌、培壅、整顿十目。卷二为“课花十八法”,内容充实,论述精湛。卷三为“花木类考”,记载花木类植物100多种。卷四为“藤蔓类考”,记载藤蔓类植物90多种。卷五为“花草类考”,记载花草类植物100多种。卷六为“附禽兽鳞虫考”,其中有“养禽鸟法”、“养兽畜法”、“养鳞介法”、“养昆虫法”,共记载园林常见动物40多种。原书附有插图数百幅,这为弄清古代物种名称提供了有利条件。此书东传日本,于文政十二年(1829年),有花说堂重刻《秘传花镜》日本平贺先生校正木刻本传世。《花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国内外花卉园艺学的开创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在此书“课花十八法”中,有一法为“养花插瓶法”,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插花艺术提出自己的见解。该法提到:“瓶养亦当用天落水,每日添换,其开庶久;若三、四日不换,花必零落,蕊必干枯。每夜宜择无风有露处置之,犹可多延一、二日之鲜丽,此乃天与人参之力也。”现代科学认为,插花用水如不及时更换,那末,植物器官、组织的代谢产物便会积聚,微生物得以滋生,并进一步影响插花溶液的理化性质,不利于细胞存活,从而促使离体花枝枯萎。至于花枝与露水并无必然联系,入夜瓶花置有露水处,气温略低,新陈代谢强度有所下降,固然利于花枝存活和保鲜,但城市居民多难做到。今日住高楼者,大可不必设法将瓶花放有露水处;逢暑热天气,夜晚只要把花瓶放在凉爽的房间即可。
《花镜》指出,折花时不可乱攀,须择其木之丛杂处取枝;否则,顾了瓶花而伤害了切花植物的生长。那时,已经提倡用花应与养花相结合。各种花枝适当搭配,主张宜“取初放有致之枝,或一、二种,比枝配色,不冗不孤,稍有画意者。”可以看出,当时插花不追求种类繁杂,而强调花枝数量得体,具有诗情画意方佳。
此外,陈淏子提到不同花木,其插养的方法不同。例如,海棠花须裹薄荷叶于折处,再以薄荷水浸养。芍药插水瓶中,夜间另浸小缸内,次日清晨取出,重新放入花瓶内水养,则瓶花叶绿而花鲜。必须强调,小缸内的水,经浸泡植物以后,可能对人体不利,以倒掉为宜,切忌饮用。莲花插瓶,先用淤泥堵塞花枝断端的孔隙,再以头发缠之,插入花瓶内,然后灌水。木芙蓉、金凤花,以及竹枝,当以沸汤养之。蜀葵、秋葵、牡丹、芍药、萱草,可灼烧枝条断端后水插;有的花木,则不宜烧枝。冬日插花,防止花瓶冻裂,可在瓶内加浓灰汁,或在插花液中,投硫磺末少许。瓶口大者,可内置锡管,待加水于管内后再插花,以免花瓶受冻损坏。
该书作者认为:“花之配搭既善,则花之意态自佳。”花瓶以古铜瓶较为难得,瓷瓶虽不能均产自哥窑、象窑、定窑、柴窑,亦须选细润光洁者。书斋清供,瓶宜矮小。厅堂插花,以大瓶为佳。如插牡丹、芍药、玉兰、莲花等,其花枝较大,自然以大瓶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