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政府兴办的劳务工博物馆建在深圳

为了铭记劳务工对特区所做的贡献,记录这段辉煌的历程,展现这一特殊文化现象,见证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2008年,宝安区政府斥资350万元修建的全国首个“劳务工历史博物馆”于当年4月28日正式开放。

建劳务工博物馆是对历史的尊重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深圳宝安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最早吸引外来劳务工的地区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有数百万从全国各地潮涌而来的外地建设者栖息于此,使其成为全国劳务工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据统计,保安区全区人口520余万,其中暂住人口的比例占90%以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务工在未来的某一天必将成为历史,先见性地保护和征集劳务工文化史料、史物,筹建劳务工博物馆,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社会意义。”宝安区有关负责人认为,上山下乡皆知青,走南闯北劳务工,他们都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曾经以宝安为家的劳务工,大多数已经离开了深圳,成了这个城市的匆匆过客,如今,他们的身影和功绩,只能在历史中找到零星的记忆。因此,修建一座纪念劳务工的博物馆,通过重温劳务工当初的奋斗足迹,让后人铭记他们的一切,不仅是记忆,更是一种历史责任。

今天的实物就是明天的历史

首个劳务工历史博物馆落户宝安并非偶然。作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的宝安,夏朝时期即为百越地,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置宝安县建制,迄今已1600多年。近年来,宝安区委、区政府在深圳市“文化立市”及文化强区的战略精神指引下,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近几年开展的文物普查过程中,宝安地上、地下发现的文物古迹达650处,占到全市的52.9%。

2006年,宝安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石岩街道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寻访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个“三来一补”工厂——上屋怡高电业厂旧址,以及有关中国第一批劳务工的珍贵史料、实物。经考证,该厂经政府批准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也是外来劳务工汇集深圳的最早据点之一。曾在该厂打工的最早一批外来工,如今有的还留在深圳宝安。

今天的实物就是明天的历史。上屋怡高电业厂旧址的发现,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宝安区敏锐地意识到它的历史价值,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以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为基础,筹建一座宝安劳务工历史博物馆。这也是中国第一座由政府出资修建的劳务工历史博物馆。它的定位是:展现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创业历史及成长经历;征集、收藏并展示劳务工群体各类工作及生活见证物,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劳务工生存状况及贡献;承担并组织劳务工课题研究,对劳务工现象及其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至开馆时,宝安文物管理部门已征集到各类文物2000多件,劳务工历史博物馆于4月底免费开馆,深圳市第四届“外来青工文化节”也于当年同期举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