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位深入罗布泊腹地的女性是王弭力

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位深入罗布泊腹地的女性是王弭力,她当时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当年55岁的她沿着彭加木的足迹闯进“死亡之海”罗布泊,完成了彭加木未竟的事业。

罗布泊找钾之梦

罗布泊真正被中国百姓所关注,应该说有两次。第一次是1964年的一天,中国在这一天街上到处都在卖号外,罗布泊地区爆响了一颗原子弹!第二次是1980年,有一个叫彭加木的科学家,第四次闯进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不幸失踪。新华社播出这条消息后,中央电视台一天3次在新闻节目中追踪。那时,有电视机的人还很少,人们恨不能把脸贴在电视上找出他们并不认识的彭加木。

现在可以说了:彭加木是奔一个大项目闯进罗布泊的!罗布泊有丰富的钾盐矿。

当时我们国家缺钾。钾能让植物长出馒头和米饭,还能长出苹果!化肥三要素氮、磷、钾中,钾管生长果实。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吃饭是比天还大的一件事。1997年,中国光买钾就花了40亿。40亿,给长江灾民每家盖一幢房子买几床被子都够了。彭加木在几次考察中,就对流入罗布泊几条河的钾含量作了初步分析,估算出罗布泊钾的含量。这一切极大启发了另一位女科学家,使他未竟的事业有人完成。

彭加木出师未捷身先死,找钾的重任就落在一个女人肩上。这个女人叫王弭力,她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一个被世界同行称道的女科学家。

王弭力是北京人,1941年出生在一个满房子都是书的屋子里。关于她,国内鲜有报道,旅欧记者李德林先生在《美国新闻休斯顿专页》上这样写道:王弭力女士的父亲王竹亭是中国著名铁路专家,曾任中长铁路局局长。她少年的记忆就是铁路修到哪里,她就跟随父亲走到哪里,把建设好的成果留下来,再到荒无人烟的地方重新开拓。什么叫自强,什么叫奉献,不用大人说,她很小就明白。

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化学系(6年制),将留大城市的名额让给别人,主动要求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她从零下40多度严寒的大庆到零上40多度酷热的湖北,从江南平原到青藏高原一干就是20年。地质工作大都在荒无人烟的地区进行,王弭力住过干打垒房、席巴房、帐篷,蚊叮虫咬喝苦水啃干粮,从不觉得吃苦受累。怀孕8个月时,她仍坚持上井场采集标本做实验,身子不便经常摔跤。同志们为了让她休息,吓唬她说摔一跤,脐带就会在小孩脖子上绕一圈,这才把她唬住了。孩子生下来后,野外没有托儿所,她就抱着孩子做实验。

1983年,王弭力调回北京,几个单位争着要她,但她对钾盐研究情有独钟。钾盐是生产钾肥的重要原料,中国钾盐的储量探明的较少,已开采利用的更少,国家每年要花数亿美元进口钾肥。强烈的责任感使她选择了地质科学院,以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她都负责国家科委钾盐重点科技攻关难题,在找矿理论方面,她主持并执笔的《现代盐湖成矿模式》在1990年达拉斯北美地球科学会上发表后,与会者认为“是对世界盐矿床理论的完善与贡献”。彭加木走了,她不寻钾谁寻钾?

当她和杨智深、刘成林等同事们一同把目光集中到罗布泊东北凹地,就是当年彭加木最后要走的那个地点上时,她已55岁了,和彭加木最后一次探险同样大。她是一位老地质了,清楚罗布泊是一块什么地方。那是个连魔鬼和神仙都很难进去的地方。她常说,彭老师得过两次癌症,都进了罗布泊,我这点小病算什么。

她决心亲自去闯罗布泊。

荒漠中的女科学家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得意的100年。在这100年里,人类不但把地球上的事搞得风风火火,人类还抽空把几只脚踏上了月球。有幸踩过月球出足了风头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当几十亿地球人用极为羡慕的口气询问月亮的时候,登上月亮的科学家却埋怨人类语言的贫乏。一时怎么说也说不清楚的时候,有个科学家灵机一动:谁到过中国的罗布泊?球表面就和罗布泊一样!

罗布泊啊,罗布泊是月球留在地球上的一个展览馆!只是门票太贵了。

王弭力率领她的人马在无路、无水、无人的荒漠上一次次迷失方向,经历了和彭加木、余纯顺等遇到的险情一样,600公里走了5天5夜,终于走进了罗布泊腹地。罗布泊的盐壳上,破天荒地第一次印上了一位女性的脚印。

他们支帐篷,安设备,找井位。1996年10月29日下午一点钟,在罗北凹地打下了第一口中深钻。当钻机只打到12米时,大量的盐矿物就涌了上来。盐矿物是湿的,空隙很大。这么浅就见到盐矿物!王弭力简直不敢相信,她的心开始狂跳起来。再往下钻,看看下面有什么?一声令下,钻头又往下钻了十几厘米,一股卤水就冒出来了。这种卤水晶莹透明,十分清澈。王弭力急忙蘸了一点用舌头一尝,又咸又辣!凭直觉判断,这卤水中的钾盐含量肯定丰富。

罗布泊发现了“地下金海”!喜讯直接报告给党中央、国务院:我们有大钾矿了,彭加木老师也可以瞑目了。

1998年春,江泽民总书记提议拍一部关于中国大西北的片子,由文化部长孙家正亲自过问。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大西北》的4个摄制组在西北5省忙活开来。

进入罗布泊的第二天,我们的嘴唇就上下翻卷开来,形若猪吻,起泡流血;鼻子也不敢动,吸气的功能全部丧失,直让人觉得它是件多余的东西。洗碗、洗脸、刷牙、刮胡子这些事全免了。在这里,一滴水都分外珍贵。

每天到了下午4点45分,那是罗布泊最热的时候,帐篷里也将近50度。当我们都穿着小裤衩平躺在地上大口喘气,一次又一次地谈起王弭力和彭加木,王弭力真是了不起啊——女人;黎明时分,我们从棉被中被冻醒了之后,又一次谈起王弭力,王弭力真是了不起啊!女人比起男人,在罗布泊,要难得多,也比当年的彭加木难得多。是她的形象硬让我们这帮男子汉,在罗布泊度日如年似地支撑了12天。当我们像一群野人似的逃出罗布泊后,我们又一次问:王弭力在罗布泊呆了多长时间?有人回答:每次一个多月,前年来过,去年来过,听说今年还要来!

彭加木是为了让中国人吃饭而丢了性命的科学家!他以身殉国的第二年秋天,他的夫人夏叔芳在他走失的地方立了一块碑,碑下面用石头压着一个铁盒子。盒子里面,有彭夫人手书的一封信——

亲爱的你们,有幸进罗布泊的科学家、探险家和旅游家们:

在你们从事你们感兴趣的事情之余,请留意一下老彭的遗体和遗物吧!若有确实消息,请迅速告我,我代表上海一千多万人民谢谢您!……

字,手写在一张铜板纸上,字字血泪。铁盒子也没有上锁,任人取看。可看过这封信的,据地质队员们说,也就是五六个人。

那铁盒子在干燥的沙漠中永远不会锈蚀,那铜版纸上的字迹永远清晰如新。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以身报国、以身殉职的科学家,“地下金海”的探路者,也更加尊敬他事业的继承者、把他的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位踏上罗布泊盐壳的女人王弭力。

王弭力长期致力于钾盐地质研究,先后在江汉、柴达木和罗布泊等从事古代和现代盐湖钾盐地质工作,参加和组织实施国家和部门重点科研项目10项。

她搞钾盐这一行30多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多次深入荒凉凶险的新疆罗布泊勘探,找出特大型钾盐矿床,对严重缺乏钾盐的祖国贡献巨大,为此,王弭力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臻于人生巅峰之境。

“2005年与工程院院士擦肩而过,我内心平和:一是自认答辩实在,成功,得到许多尊长的嘉许;二是不‘跑’院士,心怀坦荡,不悖父辈教诲,保持做人的尊严,这一点,我很在意。我不愿再申报,主要觉得年龄大了,今后出野外的时间愈少。搞地质的,不到一线,如何有发言权?如何有敏锐的思路和扎实的成果?我不敢自比名士激流勇退,却向往超逸通脱的学士之风,喜欢活得尊严、洒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