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本基础物理专业经典教材是母国光编写于1964年的《光学》

母国光(1931—2012),1931年1月22日生于辽宁省锦西(今辽宁省葫芦岛市)。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副校长,1986年至1995年任南开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93年至2005年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还曾担任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科协主席,国际光学学会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大学联合会常务理事。

母国光是新中国最早从事光学、应用光学、光学仪器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是我国白光光学信息处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拥有广泛国际声誉的著名光学家。

他长期从事光学、应用光学和光学信息处理的科研工作,创造性地发展了应用光学和光学信息处理的相关学科。他设计和制造了多种新型光学仪器,在白光光学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彩色图像的编码和解码及其在彩色胶片的存贮和恢复以及彩色摄影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新概念、新技术,并使之实用化。

他主持建设了超短脉冲激光精密加工光学平台、生物医学光学及非线性光谱技术平台、视光学平台、微纳衍射光学技术平台以及能承担专门任务的光学工程前沿的研究实验室,推动形成了一个能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承担重大项目的现代光学科研中心,极大地推进了微纳光学与超快光子技术、干细胞监测、空气毒气监测、裸眼三维成像、纸质信息安全术、超快全息术以及新型视力矫正等科研工作。

他先后在国内外光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获两项具有重要价值的发明专利,十余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其中3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4项获部委级奖励,并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母国光长期从事光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光学人才,是我国光学教育和光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他潜心光学教育教学工作60年,学生遍及海内外,许多已成为当今世界光电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杰出新秀。

他1964年编著的《光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基础物理专业经典教材,后来成为奠定大学物理专业基础水平的通用教材,对我国光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译著的《光学仪器理论》、《光学成就》、《光学信息处理》等,对我国光学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他大力推动开展我国与国际光学界的学术交流,为推动我国光电信息产业和光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热心科技公益事业,曾与王大珩、丁衡高、周炳琨等院士联名致信温家宝总理,促成批准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他关心和重视对青年一代的科普教育工作,积极鼓励青年人献身科技事业。新时期以来,母国光院士积极推动光学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并与王大珩院士一起建议将光学工程设为国家一级学科并得到批准,为我国培养光学工程高级人才和在高校发展光学工程及光学技术科学开辟了广阔空间。在担任南开大学校长期间,为进入第一批“211工程”立项建设和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