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规模的白鲟考察活动展开于2013年3月

2013年3月,我国最大规模的濒危水生动物白鲟的考察活动开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学家王成友、吴金明、沈丽、谢晓、李君轶、张文俊、胡志华、涂新智等组成科考队,乘坐2艘考察船和6艘捕捞渔船,在四川宜宾市向家坝至三峡大坝约1040公里江段,进行为期2个月地毯式搜寻。

科考队领队王成友介绍,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发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白鲟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水生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已处于极危状态。白鲟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资源,由于其个体硕大,形态优美,处于长江水生系统食物链的顶端,是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该物种保护已引起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

此次实施白鲟捕捞搜寻工作,争取获得白鲟成活个体并进行驯养研究。借助人工繁殖或通过雌核发育、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细胞克隆和干细胞工程等进行物种保存,建立人工种群,进而实现物种增殖和重建。

根据历史纪录,白鲟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随着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的梯级开发项目的实施,白鲟的生存受到巨大威胁。

白鲟科考总指挥、科学家危起伟研究员介绍,白鲟已处在灭绝边缘。除2002年和2003年在长江下游南京江段和上游宜宾江段分别捕捞到一尾白鲟外,近十年来再没有其他关于白鲟误捕的纪录。根据从长江上游发现白鲟幼鱼的时间推断,上世纪90年代初应该发生白鲟自然繁殖活动;15年左右的时间过去了,根据白鲟平均最大年龄的纪录为30年左右,如果最后记录到的一批自然繁殖白鲟能够部分成活,则长江中应该仍然存在部分成体;并且2003年初在宜宾放流的白鲟,尚无死亡报道,很可能仍然存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