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箜篌实物出土于新疆

新疆吐鲁番地区萨满教盛行,箜篌可能最初是巫师的法器,从法器到成为真正意义的乐器有一个渐变过程。无论如何,新疆的箜篌都生动反映了早期中西文化的交流。

目前,新疆已经出土近十件箜篌,其中新疆且末扎滚鲁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箜篌是中国最早发现的箜篌实物,时代为公元前5世纪左右。

而吐鲁番鄯善洋海墓地的箜篌时代约为公元前8世纪,把箜篌研究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个世纪。这一时期并无关于箜篌的文字、图像资料佐以参考,学者根据新疆箜篌没有支撑杆,弦杆和共鸣箱呈现夹角状态,称这一地区发现的箜篌为“角形箜篌”。

事实上,约同一时期,远在西亚的亚述尼姆鲁德宫殿(前875—前860年)的浮雕中也刻画了箜篌的形象。从造型上看,洋海墓地出土的箜篌与浮雕中的乐器非常相似。20世纪40年代,位于今俄罗斯戈尔诺阿尔泰地区的巴泽雷克墓地(时代为公元前5—前3世纪)也发现有双音箱的箜篌,与新疆发现的箜篌有一些差异。

从时代上看,新疆出土的箜篌最早出现于洋海墓地第一期,早于巴泽雷克墓地的年代,而与尼姆鲁德宫殿浮雕中箜篌的时代相近。历史界和考古界认为,亚述—巴比伦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对斯基泰艺术的作品即已产生直接影响,亚述文化对斯基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亦有指导意义。结合阿尔泰巴泽雷克和新疆且末、鄯善的斯基泰文化共性来看,角形竖琴可能是由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斯基泰文化为载体辗转来到西域。洋海墓地的箜篌之源因此可以上溯至亚述的角形竖琴,之后又融入了斯基泰文化及西域当地文化的因素。新疆角形箜篌所用材质为吐鲁番本地产的胡杨木,说明其为本地所造。另外,汉语“箜篌”一词可能是波斯语Cank的音译,这个词实际上来源于亚述语。因此,吐鲁番洋海墓地的箜篌可能间接源自亚述,并经过多元文化熏陶而形成了角形竖琴之西域亚种。

然而,对于箜篌最早是乐器的说法,也有学者持不同见解。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发现的箜篌,墓葬随葬品保存状况较好,共存关系清楚,依据干尸服饰及随葬品特征可以认定其墓主人均为萨满巫师。技术人员依样对箜篌进行了复原,复原后的箜篌只能重复简单的音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家吕恩国认为,新疆吐鲁番地区萨满教盛行,箜篌可能最初是巫师的法器,从法器到成为真正意义的乐器有一个渐变过程。无论如何,新疆的箜篌都生动反映了早期中西文化的交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