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将安徒生童话系统介绍到中国来的翻译家是女诗人陈敬容
1989年11月8日,我国著名女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陈敬容,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陈敬容1917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市,早年受到新文化的影响, 1935年开始在《晨报》、《大公报》发表诗文。抗日战争时期,她参加了“文抗”,与友人曹辛之等共同创编《中国新诗》月刊及《森林诗丛》。解放后在《世界文学》、《人民文学》、《诗刊》等刊物从事编辑工作。作为“九叶”诗人之一,她的诗集《交响集》、《盈盈集》,散文集《星雨集》,以及新时期创作的诗集《老去的时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翻译的《巴黎圣母院》、《绞刑架下的报告》、《安徒生童话》一版再版,至今不衰。
《丑小鸭》是众多安徒生童话中很有影响的一篇,而最先将《丑小鸭》翻译成中文的人便是陈敬容。这位翻译过《巴黎圣母院》等不少世界名著,且有大量诗作的女诗人,因为最早将《丑小鸭》介绍到中国,堪称“丑小鸭”的中国妈妈。
陈敬容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一个普通的家庭。在那个新旧更替的时代,陈敬容既有四书五经等“旧学”基础,也受各种“新学”影响,这使她拥有独到的审美眼光,将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首先介绍到中国。
早在1947年,陈敬容已经翻译并出版了安徒生全部童话(《安徒生童话》6册,上海骆驼书店)。现在市面上能够看见的《安徒生童话》(全6册)中译本,是叶君健在《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工作完成后,于1978年根据丹麦1952年的版本翻译的。尽管陈敬容的译本是从英文转译过来,但她早于叶君健31年首次将安徒生童话系统介绍到中国的客观历史功绩是无法否认的。
在安徒生众多的童话中,《丑小鸭》能对中国读者产生巨大影响,和陈敬容开拓性的翻译工作也是分不开的。《丑小鸭》本来只是《安徒生童话》全集中第四本《祖母》中的一篇,1950年,当叶君健还在广西土地改革工作队参加土改工作的时候,陈敬容已将《丑小鸭》单列出来由三联出版社出版,这让更多中国读者从这篇寓意深刻的现实主义童话体会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同样,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也由这位女诗人最早翻译介绍到中国。陈敬容翻译的这篇长篇小说1948年由上海骆驼书店出版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又于1982年和2003年两次再版。此间虽有大众文艺、华夏、北京文艺等出版社出版李玉民或陈筱卿的译本,但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将《巴黎圣母院》作为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出版时,仍旧选择了陈敬容翻译的译本,人们对陈敬容翻译质量的认可可见一斑。
陈敬容一生还翻译过不少有影响的外国文学作品:俄国普里希的中篇童话《太阳的宝库》(1947,三联)、捷克尤里乌斯·伏契克的长篇小说《绞刑架下的报告》(1952,人文)等等。很多时候提到陈敬容,我们更多谈到她在现代诗歌中的成就,称她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最抒情、创作时间跨度最大、艺术生命最长”的现代女诗人”,这桂冠尽管耀眼,却无法遮盖她在翻译方面的巨大成就。对这位从中国偏远西部小城走出的女性,我们也愿意将她看成“丑小鸭”的中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