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延续最久的家族墓地是山东曲阜的孔林

孔林位于山东曲阜(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林内古柏众多,故称“孔林”,又称“至圣林”。中轴线上神道主要建筑依次是:万古长春牌坊、至圣林坊、大林门、二林门、洙水桥、享殿、碑亭、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冢。这也是中国延续最久的家族墓地。

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按其品级,墓碑有螭首龟趺,也有方首方趺,现今孔子的墓碑为方首,墓冢为土丘式。进入孔林,过洙水桥,孔子神道两侧立有:望柱1对、石狮1对、獬豸1对、翁仲1对。翁仲手持长剑而立,身着汉服。这也是汉代石刻的特点之一,即神道列于享殿之前。《皇览》载:“孔子冢,去城一里,冢茔百亩。冢,南北广十步,东西十三步,高一丈二尺。冢前以翎为祠坛,方六尺,与地平。”可见,孔子墓最初之规模,坟丘之高,显示了当时社会及后世对孔子的尊崇。孔子之子孔鲤墓位于孔子东侧,他先孔子逝世。孔伋为孔子之孙,其墓位于孔子墓东南侧,孔白为孔子之曾孙,其墓位于孔子墓西南侧。由此可见,孔氏前几代人的墓葬顺序是以昭穆之序而列。《周礼》一书中载:“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的规范。“昭穆”是古代的义的宗法制度,规定的就是在宗庙和墓地的一辈人和一辈人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在始祖左边,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在右边,为穆。其中孔鲤先孔子而世,而列东侧,属于特例。

北宋末年形成了以轴线为对称分布的石像生,元明清之际,承袭了北宋这种风格,均是以轴线为中心的墓葬形式。明代不同于前代的风格还表现为:除设石虎、石羊外增设了石马。《明会典》规定:“公侯和一品、二品官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三品官减去石人一对,四品官为石望柱、石马、石虎各一对,五品官为石望柱、石马、石羊各一对,六品以下不准设置石像生。《大清律》规定:三品以上官可用石兽六件,五品以上官可用石兽四件,六品以下不准设置石刻。可见,清代基本上是沿袭明代之制。孔氏家族所承袭的衍圣公,是一个封爵名,为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故此,神道各列石像生5对。宋至元时期,孔氏家族的墓碑以圆首方座而立,明清时期,改为螭首方座或螭首龟趺之状。明清时期,神道石刻共十件(即:望柱、虎、羊、马、翁仲各一对)。

纵观孔林神道之石刻,其石翁仲以老者形象出现居多,观其神态,有七旬之余,有的有墓坊及供桌,有的则无。早期石像生为清瘦高大的形象,到了明清均变为矮胖的形象。其雕刻艺术,线条由简入繁,渐至程式化,末期则显呆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