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是黑龙江哈尔滨市的三棵树松花江桥
三棵树松花江桥位于哈尔滨市三棵树,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
本桥上层为公路,全长1147.6米,双车道;下层为单线铁路桥,桥长1039.6米,共15孔。1932年3月开始勘测,同年11月开工,1933年11月,铁路部分竣工,1934年9月,公路部分竣工,全桥建成。本桥由日本铁道省研究所、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设计、施工。
本桥桥址在滨洲线哈尔滨松花江桥的下游6公里处,水文、地质情况两桥类同。桥址水道顺直,洪水期江面宽约l000米。为便于通航,桁下通航净空为9.8米。下部结构,正桥桥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气压沉箱基础。桥墩基础的施工因所处水位的差异,采用了三种不同方法。第一种,枯水施工季节墩位处无水,采用就地灌筑沉箱的方法;第二种,施工时水位不深,采用筑岛后灌筑沉箱的方法;第三种,墩位处江水较深和施工时水位较高,采用浮运木沉箱施工方法。
全桥沉箱于1933年1月22日起先后开始挖土下沉,至同年9月2日14座沉箱全部下沉完毕。在沉箱基础上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空心墩。上游侧由沉箱顶至洪水位处安装了三角形角钢破冰棱。为预防江水浸入墩内空心部位,以砂和沥青拌合的填料充实至洪水位以上。两岸正桥桥台和公路引桥墩台均采用木桩基础,墩台均用钢筋混凝土灌筑。本桥上部为15孔平弦钢桁梁,其中12孔为64米简支钢桁梁,第3—5为悬臂梁。全部钢梁均由日本制造。钢梁架设采用满布脚手就地拼装,并先建栈桥,铺设轨道,以便龙门吊机顺全桥通行。拼梁南北并进,北端于1933年8月11日开始,南端于9月17日开始,11月26日在悬臂梁桥跨相会合拢。
铁路无引桥。公路每岸各有上承钢板梁2孔,长约50米,并用30米半径的反曲线连接。公路路面宽在正桥上为6米,在反曲线上为7.2米,无人行道。路面为钢筋混凝土,上铺沥青砂,在反曲线上则铺砌花岗石,以防冰冻路滑车辆行驶困难。
本桥设计时,吸取了滨洲线哈尔滨松花江桥浅基的教训,釆用了深基和较大跨度的钢梁,故运营数十年来,未遭水害。基础施工采取岸边制作木沉箱(即沉箱外壳),浮运就位后再灌筑混凝土,成为重型钢筋混凝土沉箱,此种施工方法无需复杂的起重设备,颇具特色。但施工栈桥和架梁脚手均用木桩,致江面木桩横江林立,船舶往来碰撞甚多,很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