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佛教兴盛地为河南洛阳

经学兴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佛教传于洛阳,理学渊源于洛阳。此文化史上之三大学术主流,无一不发源于洛阳,流传于四方,垂传于后世。关于佛教传入中国内地,见于史籍的最早为三国魏鱼豢所撰《魏略-西戎传》。文中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但这时还没有宗教活动,到了东汉初年,佛教才开始逐渐流传。

东汉时期,洛阳是帝国之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交通便利,商客云集,为佛教传播提供了优越条件。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明帝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谙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永平十年,他们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像回到洛阳,次年于雍门外建白马寺。一般认为以白马寺的创建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摄摩腾、竺法兰在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最早的汉译佛典

东汉时期绝大部分佛经都在洛阳翻译,该寺是最重要的佛经译馆。

此后,西域僧人不断来到洛阳,参与佛经翻译。从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至献帝延康元年(220年)间,译经者12人,译出佛经292部,395卷。译经的同时,也开始讲经。如安世高,善汉语,在洛阳讲经,听者云集。

东汉时期的佛教传入,佛经翻译,讲经活动,最早佛寺的创建都集中在河南洛阳地区,河南洛阳地区就成了中国佛教的发祥地,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早期传播和佛事活动的中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