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岩溶地质研究所是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广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岩溶区之一,其中桂林山水是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景观。

1976年10月,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正式成立,1998年,隶属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名改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内设区域岩溶地质研究室、岩溶水文地质研究室等10个部门,是全国第一个从事岩溶地区综合地质科学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也是至今(2010年)世界上唯一专门从事岩溶地质研究的专业研究所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岩溶基础理论研究;区域岩溶发育规律研究;全国性、区域性和专门性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矿产、岩溶探测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石漠化形成机制及治理示范研究;岩溶资源(包括岩溶水资源、岩溶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地质灾害防治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等。

该所成立以来,在全国的岩溶地区,特别是桂林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对地质构造、岩石矿物、水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从空中、地面及地下进行了大规模多层次的科学调查研究,在岩溶地区的国土整治和规划中发挥参谋作用。

此外岩溶陈列馆开放后,通过接待中外游客,普及了岩溶知识,促进了学术交流。

桂林岩溶地质研究所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立足西南八省(市、区),面向全国,承担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岩溶地质研究和调查评价工作,我国的碳酸盐出露面积为3.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又是一个脆弱的环境;
开展岩溶动力系统运行规律研究,发展现代岩溶学理论;
承担岩溶矿产资源、洞穴资源调查评价及石漠化调查研究和治理工作,据统计,全球有60%的油田产于碳酸盐岩;
承担岩溶水文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研究和监测评价工作,全国地下水总量2千万立方每秒,但利用率不足10%;
建设全国岩溶地质数据库,开展岩溶地质信息化社会服务;
开展相关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中心提供支撑;
进行分析测试、地下水示踪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开展岩溶研究的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工作。

拥有岩溶动力学研究室、岩溶区域地质研究室、岩溶资源研究室、岩溶生态与石漠化研究室、岩溶工程与灾害研究室、岩溶景观与洞穴研究室、岩溶探测技术方法研究室、岩溶地质与资源环境测试中心、岩溶资料信息中心等9个技术业务部门。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岩溶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岩溶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岩溶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岩溶景观与洞穴资源评价等五个优势研究领域,在岩溶地质学科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落户该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变化研究中心正在该所筹建;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塌陷灾害应急中心于2010年在该所成立。

岩溶地质研究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组成部分,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占全所专业技术岗位的50%,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占全所专业技术岗位的40%,为年轻人的成长留有充足的空间;项目经费充足,任务饱满。

至2012年的数据,岩溶地质研究所人员编制275人。现有在职职工201人,其中: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74人、本科学历62人;正高级职称32人、副高级职称43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