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农业股份制企业是通海垦牧公司
通海垦牧公司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建,,张謇任总理。
大生纱厂初见成效后,对棉花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建立一个稳定的棉花基地,1901年,张謇在江苏省南通市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
通海垦牧公司位于黄海边“高天大海间一片荒滩”上,总面积12.3万亩,可垦地约11.5万亩,从1901年起,进行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公司资金主要来自股东集资,公司集股章程载道:本公司“仿泰西公司集资堤之”,每股规银100两,共2200股。这是张謇将股份制运用于农业领域的首次尝试,较好解决了资金不足的矛盾。上述因素决定了通海垦牧公司的近代农业股份制企业的性质。
通海垦牧公司自1911年被收到投资效益,到1923年,共开垦可耕地9万多亩,年平均皮棉产量1.2万担。从1911年至1925年,共获利规银84万两,几为原始资本的4倍。通海垦牧公司的创办成功,揭开了中国农业企业化的新篇章,成为近代苏北沿海大规模废灶兴垦的序幕。
在100多年前的江苏沿海滩涂上,我国近代实业家张謇组织海门(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10万大军肩挑手推围海造田,开创了千里垦荒的壮丽篇章。而江苏海门则成为“中国近代垦牧第一滩”。
人多地少是我国沿海省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扩大耕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围海造田。1901年,张謇发起并集股创办通海垦牧公司,从江苏海门的沿海滩涂开始,大举北上推进垦荒;民国二年(1913年)至民国四年(1915年),张謇在担任民国农商总长期间,主持出台了《国有荒地承恳条例》、《边荒承恳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在淮南掀起了废灶兴垦的热潮。
根据海门市张謇研究会调查核实:从1901年到1936年,南起长江口北侧的协兴河口,北至赣榆县青河口的鸡心滩,张謇在绵亘500多公里的现204国道(东台市富安镇以南为范公堤)以东的滩涂上进行垦殖,标定土地,招募股份,设置机构,把筑堤、开河沟、建涵闸、改土治碱作为垦区四大工程。经过20多年的经营,张謇先后创办了大有晋等50个万亩以上大公司,以及一批中小公司,连同派生的小公司共98个,占地面积503.33万亩,已垦面积193.63万亩。与同期的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开办的沿海滩涂垦荒公司相比,总面积高出许多。“由此可见,张謇在江苏海门等地围海造田开创了中国近代垦牧第一滩。”陈吉余说。
据了解,在垦荒期间,张謇先生组织了海门10万大军肩挑手推大迁移,大举北上推进垦荒,直至连云港云台山脚下,800里垦荒百万亩,不仅解决了几百万人的吃饭生存,还传播了海门垦荒和种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