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革后引进的第一部外国文学作品是爱尔兰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中国文革后引进的第一部外国文学作品是爱尔兰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该书出版于1983年,我国著名现代学者、翻译家苏福忠先生翻译,中国的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

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一生共写了仅四五部作品,但部部都可谓传世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中处处涌动着“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小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复杂的故事情节可言,只是一个个人物的意识的绵延、跳跃,小说显得支离破碎。因此他的作品都晦涩难懂,又略带一丝神秘,后世人争议颇多,虽阳春白雪,却鲜有人敢和。但是,就是凭着这几本几乎没有什么读者的作品,在辞世近70年后,乔伊斯的声誉却越来越高,全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有人在对他及其作品进行研究。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是乔伊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心灵自传体小说,最早书名叫《斯蒂芬英雄》。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从一个天真孩童成长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对家庭、宗教、政治、爱情等的看法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依赖、盲从,逐步发展到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下定决心,摆脱束缚,最终走上追求艺术的道路。

《画像》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的叙事是片段式的,各个片段之间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情景与情景之间很少或没有过渡,以至读者初读时会有混乱不知所云之感。但这并不影响读者欣赏小说中乔伊斯那复杂而娴熟的叙事技巧。本文以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画像》中出现的三种主要叙事方式进行分析,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叙事艺术。

叙事方式指的是叙事者用什么方式将故事表述出来,是通过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还是让人物与事件按照自己的面貌呈现出来。柏拉图曾区分过所谓的“纯叙事”与“完美模仿”,前者是诗人“以自己的名义讲话,而不想使我们相信讲话的不是他”,后者正好相反,“他(诗人)竭力造成不是他在讲话的错觉”。与之相对应,叙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讲述,大致相当于柏拉图的“纯叙事”:一种是显示,大致相当于柏拉图的“完美模仿”。前者是用叙事者的语言讲,后者是让事件、人物自己展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