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至今最大规模的“汉族人体质调查”2013年3月完成

由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牵头,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医学院共同协作,历时四年完成的史上最大规模的“汉族人体质调查”2013年3月完成。该课题调查测量了3万余名“典型”汉族人,破译了汉族人的“体质密码”。调查显示,在人的“长相”中有些细节真的是“南北有别”,“长幼不同”。

研究显示,汉族人“双眼皮”率高,鼻翼突度中等,发黑、眼褐、肤黄、头圆,多为中腿型。相对来说,北方人鼻根较高、面部扁平、颧骨高、嘴更小。南方人鼻翼宽、面部立体、嘴也大。而在身材上,北方人皮脂更厚、“又高又胖”,但南方人的身体骨骼和肌肉发育都比较好,身体的线性度也更明显些。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耳朵大有福”,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连斌教授告诉渤海早报记者,“其实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人的耳朵会越来越大,耳垂也会越来越圆。汉族人共同的特征是随着年龄增长,耳朵、脸越来越长,人中也变长,蒙古褶(眼内角处有一个“上眼皮搭在下眼皮上的小小的皱褶”,叫做“蒙古褶”,它是黄种人最明显的三大特征之一)出现的概率减少,眼睛变小,鼻宽越来越超过双眼内宽,颧骨更突出,眼睛的颜色变浅而皮肤颜色变深,三角形的耳垂减少而圆形的耳垂增多。”

各个民族体质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会有各自的体质特征的变化规律。这项四年前开始做的项目其实已经是一种“抢救性”的工作了。“寻找纯正的汉族人并不容易”,郑连斌教授介绍说,“为了尽量保证数据的典型性,课题组刻意避开北京、上海、天津这样人口流动大的城市,以方言特征为大致分类,来到各省中小城市和农村,对在当地世居三代、身体健康的汉族成年人分年龄组进行测量、调查。”

课题组选取了25000余名“典型”汉族人,并从每人身上量取了86项指标,此外课题组还对近10000人进行了25项遗传指标调查。“平时大家以为是‘习惯’的问题,其实都是遗传。”郑教授告诉渤海早报记者。25项遗传指标调查包括左利手和右利手、拇指过伸(后弯)、优势眼等。“如果你双眼聚焦在一个物体上,把大拇指放在视线和物体中央,再分别闭上左右眼,看哪只眼睛的视线‘跑偏’小,就能判断自己哪只眼睛是优势眼。”郑教授示范说,双手交叉相握时,哪个手的拇指朝上,跷二郎腿时习惯哪条腿在上,能否卷舌、翻舌、叠舌等,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习惯”或者“能力”问题,但其实都和遗传有关。

如今,“中国汉族人体质人类学数据库”即将建成,南北差距、生长变化等细微差距初见端倪。这些数据对生物学、遗传学研究和美容业、服装业等行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