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建立肿瘤登记点的县市是河南林县
1959年,全国最早的肿瘤登记点在河南林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建立,肿瘤防治工作的领先是由于当地是特殊的癌症高发区——食管癌在林县有奇高的发病率。
早期中国比较知名的肿瘤登记点还有江苏省启东县(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则以“盛产”肝癌而闻名,当地也早在1972年就建立了癌症登记报告制度;广东省中山市,当地是鼻咽癌高发区。
如今,这些具有几十年传统的特殊癌症重灾区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受到关注,而一些民间人士根据近年来的公开报道绘制的 “中国癌症村地图”则为观察中国的癌情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形象的窗口。透过“癌症村”现象,中国的癌症发病情况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但是“癌症村”这种说法没有出现在任何学术资料中。由于癌症的发生是病人的基因与所处的多种环境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使得任何具体癌症病例的归因都变得非常困难。例如,即使经过数十年的跟踪研究,中山地区鼻咽癌的病因尚未明确,那么,那些个别村庄癌症高发的原因更是难以在科学上得到确认。
2013年2月,国家环保部印发了《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其中明确表示,因受有毒化学品污染,个别地区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这被认为是承认存在“癌症村”现象的首次官方表态。事实上,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协和医科大学教授杨功焕,在三年前所做的“淮河流域水污染与肿瘤的相关性评估研究”中,已经初步发现了淮河沿岸农村地区癌症发生与水污染的相关性。这可以看做是在学术上对“癌症村”现象迄今为止最为直接的解释。尽管如此,翻开300多页厚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并不能从这份来自官方的权威资料里找到任何有关“癌症村”的描述。
从特殊的老牌“癌症县”,到民间总结的“癌症村”,都只是中国汹涌癌情的“地标”。在广大的城市地区,即使不看统计数字,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身边罹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近年来死于癌症的名人的名单在不断拉长,也令人在唏嘘之余,不时感受到癌症严峻的发病形势。
就像“癌症村”所面临的情况一样,大都市里令人胸闷的恶劣空气,还难以在科学上被认定为癌症的元凶。但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07年,癌症就已超越心脑血管病成为北京市民的第一大杀手。该办公室副主任王宁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10年之内,(癌症的)发病率肯定下不来;10年之后能进入平台期就不错了。”而对于目前中国排在第一位的癌症杀手——肺癌的发病形势,媒体普遍引用北京肿瘤医院专家的话说,预计到2033年,中国人肺癌的发病会出现“井喷”。
随着癌症发病情况的日益严重,2003年,卫生部发布《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把加强肿瘤登记列入癌症预防控制的主要内容。自此,肿瘤登记工作开始全面受到重视。截至2012年,全国的肿瘤登记点达到222个,覆盖人口约两亿。
就在2013年1月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一周之后,美国癌症学会公布了该国的年度癌症统计报告。报告称,美国2009年的总体癌症死亡率约为10万分之173.1,比1991年最高峰时的10万分之215.1下降了约20%。报告认为,美国的癌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些数据“令人鼓舞”。
中国的情况则不容乐观。部分专家预测:“由于种种原因,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的癌症死亡总数将达300万左右,患病总数将达660万。”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癌症信息收集方法,陈万青说,由此建立起来的全人群癌症发病和死亡数据库,是国家实施癌症防控必不可少的家底。如果家底不清,相关方针、政策、措施、评价等都无从谈起。
2013年1月公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对外发布:“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全国癌症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