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蜂群饲养量和蜂产品产量都是世界第一
中国当代养蜂业从1949年建立新中国开始。
一、解放初期养蜂生产稳固发展时期
解放初期中国以国营、集体蜂场为主,家庭养蜂为辅,全国约有蜂群35万。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都有近千群的大型国营和集体蜂场,主要以生产蜂蜜和蜂蜡为主,1958年之后开始有蜂王浆和蜂毒生产。1959年统计,全国蜂群已发展到200万群。解放后中国政府对养蜂生产比较重视,1957年广东昆虫所建立了养蜂研究室,1958年创办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1959年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养蜂协作会议,通过了1960年养蜂科学研究大纲草案。196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朱德委员长视察了养蜂研究所并作了题词“蜜蜂是一宝。加强科学研究和普及养蜂,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获得多种收益。”并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一封亲笔信,称蜜蜂是农作物授粉的“月下老人”,“蜜蜂是人类健康之友”朱委员长的视察和题词给养蜂工作者极大鼓舞,对养蜂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养蜂业迅速发展时期
20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中国养蜂业迅速发展时期。1973年农林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养蜂经验交流会,推广了北京密云和黑龙江尚志发展养蜂的经验,派出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科技人员组成科技队赴宁夏固原地区帮助回汉族人民发展养蜂,开发西北资源,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使固原地区养蜂业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经济收入增加了,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固原的经验,证明了发展养蜂是改善贫困山区落后面貌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一时期蜂产品的品种有所增加,除蜂蜜外,全国普遍开始生产蜂王浆,蜂花粉的生产也开始起步。
1979年成立了中国养蜂学会,组织学术交流,开展国内外合作,会上建议由国外引进优良蜂种,在全国建立几个大型种蜂场,推广杂种优势和输送卵虫法,组织科研协作,开展蜂螨及囊状幼虫病防治药物研究,开展蜜蜂为农作物、果树、蔬菜授粉增产试验,通过蜜蜂授粉,不仅可以提高其产量,而且质量也有很大改善。这一时期养蜂科研、教育也有很大发展。
福建农学院养蜂专业由二年制改为蜂学系大学本科四年制,为全国培养高级蜂业技术人材。1985年在北京召开了农业部、商业部和外经部养蜂会议,同年由农业部颁布了《养蜂管理暂行规定》,以法规形式加强蜂业管理,使蜂农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在这一年中国养蜂学会加入了国际养蜂工作者联合会,出席了第30届到第32届国际养蜂大会。
九十年代是养蜂业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形成时期,涌现了大批科研成果,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蜂产品的开发,同时带动了养蜂生产的发展。1991年全国蜂群达到700多万群,约占世界蜜蜂饲养量的13%,四川、浙江二省蜂群数量均达100万群,为全国之首。养蜂科研与教育迅速发展,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为中心的科学研究机构30系处,从事蜂业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近400余人。以福建农业大学为中心的蜂学教育、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约10余所,培养了大批本科生、中专生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蜂业出版物、杂志有《中国养蜂》、《蜜蜂杂志》和《养蜂科技》。蜂业著作约400余种。蜂业影视片50余部。
三、中国养蜂业在世界的地位
中国养蜂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蜜源资源和蜂种资源极其丰富,地形复杂、气候各异,具备发展养蜂的良好条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中国饲养的蜂群数量约700万群,其中中国蜜蜂约200多万群。占世界蜂群饲养量第一位。蜂产品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其中蜂蜜产量每年约27万吨,蜂王浆近3000吨,蜂花粉约3000吨,蜂胶约500吨,以上各种蜂产品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在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出口数量也占世界第一位。因此进一步增加蜂群数量,提高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广蜜蜂为农作物、果树、蔬菜授粉,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是养蜂工作者共同的责任,也是中国养蜂业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