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最早的中英诗歌合集是《汉英文学因缘》

晚清时节,译风大盛,而因中国是诗歌大国,二则诗歌文体翻译较难,当时译诗并不多,译入最多的是拜伦等的西方浪漫主义诗作。苏曼殊在西方浪漫主义诗歌译介上可谓独步译林,因此,Ramon Woon(翁聆雨)、Irvingy(罗郁正)合撰的Poets and Poetry of China’s Last Empire ,以严复、林纾、苏曼殊为清末三大翻译专家。

1906年后,在诗坛、画坛及佛教界名声大噪的苏曼殊进入文学译介高产期,先后出版四个诗歌译集,全首刊海外:英译汉诗集《文学因缘》,1908年东京博文馆印刷,上海群益书社翻印时改名为《汉英文学因缘》,它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最早的中英诗歌合集,搜集英译汉诗非常广泛,包括Candlin、James-Legge(理雅各)所译《诗经》全部和伯夷、叔齐、百里奚、箕子等的大量诗作,还收集了Middle Kingdom、Francis Davis的译本,“以证异同”;

Giles翻译的李白、杜甫、班固、王昌龄、张籍、文天祥的名篇,Mercer的《采茶诗》等;另有诸篇取于群集,没有传译者姓名。1911年东京神田印刷所出版了苏曼殊的《潮音》之后湖畔诗社翻印,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寄售。《潮音》主体第一部分为英汉诗曲互译,第二部分为英吉利闺秀诗选。该选本收汉译英诗又收英译汉诗、收曼殊自己译作又收他人译作、收中国人译诗又收外国人译诗。苏曼殊为《潮音》作序两篇,一英文,一汉文,后序收入1914年《拜伦诗选》时又被称为《〈拜伦诗选〉自序》。两篇序高度评价拜伦和雪莱,特别是论述诗歌翻译的理论问题,表现了苏曼殊的文学审美观,颇有研究价值。1914年,曼殊将一些西译汉诗和自己的汉译西诗,由东京三秀舍合集为《汉英三昧集》,泰东书局翻印时改为《英汉三昧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