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杂烩菜是汉代娄护发明的“五侯鲭”

中国菜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已有烤肉、烤鱼等食品。周代出现称为“八珍”的名馔,对后世很有影响。

汉魏南北朝时期,中国菜肴迅速发展,名菜大增。汉代娄护发明的“五侯鲭”,即是中国最早的杂烩菜。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上记有菜肴上百款。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载有200多种菜肴。由于佛教的传入和流行,加之南朝梁武帝的提倡,佛教斋食逐步在社会上产生影响,使中国早已出现的素菜得到进一步发展。隋唐五代,中国的花色菜、食疗菜也有新的发展。

宋代,中国菜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汴京和临安的市肆中,冷菜、热菜、羹汤和花色菜名目繁多,数以百计。当时市场上已有标明南、北、川味的菜点和素菜,表明中国菜肴的主要风味流派在宋朝时已具雏形。元明清三代,中国菜肴又得到较大的发展,菜肴品种数以千计。

这一时期还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迁居各地,清真菜作为一种独特风味在中国菜肴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中国菜肴的风味流派已基本形成。晚清至中华民国初期,随着外国人来华,中国菜肴又融合了某些西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尤其是1979年以来,在菜肴的继承与创新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中国各地的传统风味菜肴纷纷恢复上市,除北京的仿膳菜外,西安、杭州、开封、济南、扬州等地还挖掘研制了仿唐菜、仿宋菜、孔府菜和红楼菜等。

菜品类别中国菜肴品种繁多,除按地区和民族分类外,还因消费对象的不同,加工制作有异,又有以下两种分类法:

消费类别:由于消费对象不同,形成了层次不一的菜品,主要有家常菜、市肆菜、公共食堂菜、寺观菜、官府菜、宫廷菜、药膳菜等。

加工类别:由于中国菜肴加工制作技法多样,菜肴形式及其作用也有一定差别,主要分为冷菜、热菜、大菜、小菜、甜菜、汤菜等。

当今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山东菜系 由济南和胶东两部分地方风味组成,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特色菜有: 油爆大哈、红烧海螺、糖酥鲤鱼。

四川菜系 有成都、重庆两个流派。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特色菜有: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肉丝、干烧鱼翅。

江苏菜系 由扬州、苏州、南京地方菜发展而成。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特色菜有: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

浙江菜系 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菜构成,最负盛名的是杭州菜。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特色菜有: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鸡。

广东菜系 有广州、潮州、东江3个流派,以广州菜为代表。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炖等,口味特点是爽、淡、脆、鲜。特色菜有:三蛇龙虎凤大会、烧乳猪、盐火局鸡、冬瓜盅、古老肉。

湖南菜系 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为酸辣居多。特色菜有:红煨鱼翅、冰糖湘莲、水煮活鱼。

福建菜系 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并以福州菜为其代表。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特色菜有:烧片糟鸡、桔汁加吉鱼、太极明虾。

安徽菜系 由皖南、沿江和沿淮地方风味构成。皖南菜是主要代表。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特色菜有:葫芦鸭子、符离集烧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