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第一支城市专利执法队伍是广州市知识产权稽查队

广东省广州市在国内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过大量的、领先的探索。

《广州市专利管理条例》是最早在省会城市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之一,20多个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近几年来,广州市加大了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资金引导力度,优化和明晰政策导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力求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增强可操作性。如市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市财政投入540万元,加快市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对获得中国、省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奖励资金超千万元;

2006年颁布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在全面性、系统性、战略性上实现了政府对知识产权科学指导工作的新飞跃;《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将知识产权纳入经营管理、产品准入、查验备案、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关于加快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突出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扶持、引导和奖励激励;《广州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在全国较早提出了系统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对策和措施等等。

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在国内同行中最早进入政府组成部门。市属12个区、县级市在全省率先一步到位,全部成立知识产权局。全国最早的一支城市专利执法队伍——广州市知识产权稽查队应运而生。市创建领导小组和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协同运作,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市整规工作体系,20多个政府部门和海关、法院合作联动,12个区、县级市密切配合,形成了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创建工作联动格局。

在工作机制建设上,广州先后与上海、郑州、厦门等10多个城市签订行政执法协作宣言,探索建立“广、深、佛、港(3+1)知识产权联动机制”,省会城市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建立“联合执法工作平台”,建设“广州技术性贸易壁垒(TBT)联合应对体系”,实施广州进出口优势企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国外、境外招商引资知识产权政策说明、推介工作体系和市行政执法与司法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加强出口商品商标专用保护工作联系制度,涉外高知名度商标定点经营通告制度;积极探索商标保护“二步处理”办法;启动了广州市著作权自愿登记政府资助工作;构建了知识产权稽查打假合作体系;对名牌企业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实行8个优先政策等等,都体现了知识产权创新的工作思路、渠道和工作成效。 

良好的体制环境和高效的行政管理,保证了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日益深入人心。“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广州已成为全体市民的节日。中大、华工、暨大和广东金融学院,相继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和知识产权研究所,短短两三年间累计培养知识产权本科、研究生等共2000余名,完成科研课题40余项,知识产权学院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广州还较早创建了市知识产权讲师团,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7名特邀顾问和50名专家顾问组成的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团,为政府决策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8所)及广州市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中心、特色学校,是广州青少年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远近闻名的詹天佑少年科学院成为发明创造小院士的摇篮,近两年,全市青少年在科技竞赛中获得国际奖13项,国家级奖127项,省市级奖2200项。

广州市连续3年专利申请量超万件,发明专利年增幅超过30%。申请国外专利的数量快速增长,2005年和2006年分别增长30.6%和173.4%。2005年以来,广州市获得中国专利奖6个,广东省专利奖27个。实施企业标准战略取得新突破,有10个项目获国家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此外,参加全国性各类专利发明评奖共获得金奖26个、银奖22个。

商标注册量也持续领跑全国各省会城市。截至2007年底,全市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24件,其中创建期间增加了17件,占总数的70.8%,特别是2007年创造了年增加11件驰名商标的新纪录。截至目前,广州市拥有35个中国名牌产品,80个国家免检产品,其中2007年就有18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是前两年获得数的总和。2007年7月,“增城丝苗米”经国家批准成为广州市第一个获得地理标志的保护产品。

随着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广本汽车、威创日新、珠江啤酒、广药集团、珠江钢琴、金发科技、京信通信等明星企业快速成长。

2007年,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由合资企业独立投资、以独立法人全权运作的汽车自主品牌研发模式,对于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近3年来开展全市性专项执法28次,部门、区县联合执法专项行动136次,部门、区县的专项执法1790次,查处的10多件知识产权案件入选国家、省十佳(大)案例,获得高度评价。

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执法协作。广州海关、司法部门与政府部门密切配合,构建立体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对知识产权侵权及违法犯罪采取高压态势。广州“3-17”特大磨码盗版光盘案的侦破,凸显了跨部门联合执法的强大威力。广州市场盗版率明显下降,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音像会展——“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落户广州。

广州是国内会展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会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热点和难点,广州以广交会为突破口,建立一整套从组织、申报、审核到投诉、检查、处置的制度,深得国内外厂商的认可,广交会已成为广州知识产权保护的窗口和品牌。中国广州国际博览会、广州市国际汽车展、广州国际设计周等大型会展的保护工作也逐步向系统性、规范性的保护工作迈进,不少城市的管理部门和商家企业纷纷前往观摩学习。

坚持“打、防、树”相结合,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诚信自律建设。至今已有200多家企业主动加入“拒绝侵权、产销正货”承诺的行列,“正版音像进社区”工程在“生活驿站”连锁店开设了232家正版音像销售店,在“万村千乡农家店”设立了235家正版音像专柜,得到广大市民称赞,市场环境显著改善。

采取“行业建部,务实推进”的工作模式,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目前已有医药、家具等行业协会正式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部,多家完成筹备工作。此外,区、县级市结合本辖区特色产业也开展了行业协会知识产权工作。

创建期间,广州新增科技投入56亿余元,政府投入7亿余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以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的专利产业化各类项目。

广州还通过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有效吸引企业和社会各界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有远见的企业家、金融家和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也纷纷在广州“生根开花”。加大知识产权转让交易和信息开发力度,各类专利技术、专利产品推介越办越红火,专利交易网上服务如火如荼。

近两年 “广州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已有数千项专利技术在推介平台上挂牌交易,成交500多项,融资逾亿元;广州市的企业有10个出质人用专利技术向银行质押获得贷款,质押金额达7479万元。220多家各类中介机构,为知识产权的转化交易提供了强大的服务支撑。

技术交易的活跃程度是知识产权贸易情况的重要体现,也是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广州采取措施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工作,重新核定11个技术合同登记点,开展认定登记,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2006年,广州地区签订技术合同共15484项,成交金额92.9亿元,技术合同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额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