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水井提水辘轳见于汉代

辘轳是利用轮轴原理做功的机械,用于提取井水。它最早见于汉代,时称“椟栌”,在当时的许多画像石中都可见到其踪影。

辘轳的构造类似于滑车,具体就是在井上搭一架子,架上横一轴,轴上套一长筒,筒上绕一长绳,绳的末端挂一水桶,长筒头上装一曲柄,摇动曲柄,绳就会在筒上缠绕或松开,绳端的水桶就会随之吊上或放下。比起用手上提,采用这种方式从井里打水省力多了。

辘轳出现后,深井的取水问题得以解决,并逐渐成为北方地区使用最为普遍的提水机械。明清时,出现了畜力辘轳,亦即在机械传动部分添装一平轮,盛水器也由一桶增为多桶,只要牛马等牲畜绕着立柱作圆周运动,即可将井水不断地提上来,提水深度达数十米。

时至今日,华北平原仍在用辘轳将水从一些超过100米的深井中提取上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