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船只用的“减摇龙骨”
减摇龙骨是指唐朝海鹘船两侧设浮板,以减轻船的摇摆,最迟在宋朝又出现了减摇龙骨。
1979年在浙江省宁波市东门口施工中发现一艘宋朝古船,宋代海船左右舷第7和第8板的结合处,各有一根断面为半圆的长木,纵向安装在舷外,用铁钉固定。半圆木残长7.10米,最大宽度90毫米,贴近船壳板处的厚度为140毫米,用两排间隔400—500毫米的参钉固定。它位于船体水线以下,即便空载亦不露出水面。其作用是减轻船体摇摆以加强航行稳定,故又称为减摇龙骨。
经查中国关于减摇龙骨这一技术,也有文字记载和图形资料。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刊印的《江苏海运全集》中有“沙船底图”,其中梗水木就是减摇龙骨,梗水木一词即确切又形象。宁波宋船实际应用了减摇龙骨这一技术,对改善船舶航海性能、保证航海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不占据船舶体内的体积,并且能造成显著的防摇效果”,“目前世界各国船队中都采用它”。 外国船安装减摇龙骨始于19世纪前25年内,比中国晚了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