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丹溪学派的创始人是元代的朱丹溪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因居丹溪尊称为“丹溪翁”。生于元代至元辛巳年,卒于至正戊戍年(公元1281―1358年),享年78岁,婺州乌伤(今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人。

元代著名医家,通儒精医,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其中《格致余论》是丹溪代表作,倡言“王道医学”,提出“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临床上主张滋阴降火,善用滋阴降火药,故后世称其学为“养阴派”或“养阴派”。

他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

由于朱氏医术精湛,国内医家誉之为“集医之大成者”、“金元四大家之一”等,其学术观点亦蜚声海外,15世纪时,日本成立“丹溪学社”,研究并提倡丹溪学说。

丹溪是典型的大器晚成者。30岁时,为救治母病,自学医学,除《素问》等经典外,主要是当时盛行的《局方》之学;36岁时,赴东阳从许谦攻儒学,不仅是道德修养的转折,也是思想方法的进步,为丹溪援理入医,阐述医学理论的思想基础;43岁时,往武林,师从罗知悌,乃得“学医之要,必本于《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人罕知其秘者。兼之长沙之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必两尽之,治疾方无所憾。区区陈、裴之学,泥之且杀人!”

47岁,学成而归故里,以其精湛的医技,开拓了新局面,从学弟子甚众,学而有成、有名姓可查考者,即有二十余人,加之其后的私淑弟子,自然形成别开生面的“丹溪学派”,传颂千秋,丹溪当然是一代大师。

《格致余论》为朱丹溪所撰。

丹溪著书的态度十分严谨,至67岁时,著《格致余论》一书。该书是丹溪医论的专著,不分卷,共收医论41篇,包括基础理论、病证辨析、治法和对一些方剂的评述等内容,充分反映丹溪的学术思想,是丹溪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以《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两篇为中心内容,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为倡导滋阴学说,打下牢固的基础。在养生方面,他围绕保阴精,强调顺四时以调养神气,饮食清淡冲和以免升火助湿,节欲保精以息相火妄动。主张节制食欲、色欲,以保养阴分,因而在治疗与养生上,都主张以滋阴为主。后世称之为养阴派或滋阴派。

在《格致余论》中的《饮食色欲箴序》、《色欲箴》、《阳有余阴不足论》、《房中补益论》四篇文章中,作者对房中养生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至今仍有生命力。朱氏房中养生思想,从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出发,人体精气易亏易损,心火容易妄动,而房室生活最易耗散阴精,故宜晚婚晚育,节制房事,以防止阴精的耗散。如恣情纵欲,房事太多,犹如火上浇油,戕害生机。

在老年病方面,认为老年阴气暗耗,相火易亢炎为害,故养老大法,总要在于承制相火的亢极。

此外,朱氏对防病于未然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也有所论述。《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保持阴精充足,勿使相火妄动,是人体养生的关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