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陶文出土于山东莒县

著名的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于1957年发现。当1960年采集到的三件刻画图像陶文的大口尊(简称陶文)公布于世后,在国内外反映极为强烈,并成为历史、考古、古文字、美术及天文学界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且研究成果颇丰。

就文字学领域而言,目前学界比较一致的结论是:莒县陵阳河遗址发现的陶尊文字是现行汉字的初型或远祖,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其成型时期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五千年左右,比甲骨文尚早1500余年。

1979至1983年期间,继出土三件刻画陶文的大口尊之后,在陵阳河、大朱家村、杭头等三处大汶口文化遗址相继科学发掘,又出土了一批陶文。至此,莒县已有三处遗址出土陶文,共发现20余个单字。

在莒县陵阳河、大朱家村、杭头及诸城前寨四处遗址,共发现陶尊文字17枚,刻画图像3枚。

最早论及陶尊文字(即莒县陶文)的,是于省吾先生,他在《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中,引述了陵阳河发现的一字,将其解释为“旦”字,并谓云气承托着初出山的太阳,早晨旦明的景象苑然如绘。

继之,唐兰先生认为陶文“是很进步的文字”,并将其中三字,分别释为炅、戉(钺)、斤等字。且称:“由于大汶口文化陵阳河遗址和前寨遗址中陶器文字的发现,是商周以前的图像文字体系,至少可以推到5000年以前了。

李学勤先生还认为有两字可可释为“皇”、“封”二字。在《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一文中,他说,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尊上特有的符,有不少考古文字学界的专家进行考释,都同意是文字。在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尊、单字有十几种之多。它的结构和我国古代甲骨文、青铜器铭刻上的象形文字十分相近。

作者:王芹国、朱锦玲,山东省日照市临海青少年宫书画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