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布尔什维克是任辅臣
1993年11月28日,辽宁省铁岭市人民政府在革命烈士陵园,隆重举行了中国最早的布尔什维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苏联十月革命时苏俄红军中国团团长任辅臣塑像的落成典礼。这天是烈士牺牲75周年祭日。
“布尔什维克”是苏联共产党建党初期党内的一个派别。
一
任辅臣祖籍山东泰安。清代中叶,任家闯关东来到辽北铁岭。任辅臣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东北度过的。当俄国1904年开始修筑中东铁路时,任辅臣为俄国服务人员专办的学校当汉语教师。在学校里,他首次了解了布尔什维克和列宁。第三年,他只身来到哈尔滨,任俄国护路军军官学堂汉语教官。以后,他参与了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的活动。
1908年,他光荣地加入了当时中国工人称之为“穷党”的布尔什维克党。第二年夏,东清铁路俄国反动当局逮捕了几名在军官学堂工作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员后,察觉到任辅臣的活动,就买通胡匪,对他放了黑枪。他在胸部中弹,右手掌被打穿的情况下,左手握枪还击,胡匪被迫逃跑。但敌人仍不死心,又准备在铁路医院里对他下毒手。紧急时刻,他在夫人张含光(祖籍山东海阳)的营救下,连夜逃往齐齐哈尔。
到齐齐哈尔不久,他受布尔什维克巴库委员会的指派,通过旧同学的关系,到省警察总署任巡逻队长,巡检黑龙江沿江以及外蒙边界。而布尔什维克党给他的任务则是:掩护被流放到俄国东部地区的布尔什维克越境避难。
1912年,俄国反动当局发现一名重要布尔什维克被任辅臣保护起来,即向黑龙江督都宋小谦发出通牒,限中国行政当局交出人犯,并要求引渡任辅臣。由于宋小谦平时对任辅臣非常器重,再加同学、同事及夫人张含光的多方营救,因而宋小谦虽公开下了通缉令,却暗中把他送出了齐齐哈尔。
不久,他又通过关系去绥芬河中俄边界的东宁县出任水上警察局局长。他除了继续转运、掩护布尔什维克政治犯外,还经常越过绥芬河,到俄国一方开会,并带回大量的宣传材料,在中国一方散发。这时,他已经是一位比较成熟的革命工作者了。
1914年底,他受布尔什维克党委托,以中国外交署官员的身份,带领2000多名华工去俄国彼尔穆省。
二
大批华工去俄国,是根据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协约国成员的协定而派遣的。当时,任辅臣的公开身份既是中方外交署官员,又是彼尔穆省阿拉白耶夫斯克矿区的华工总办。
这个矿区以石棉开采为主,还包括一个伐木场和炼铁厂。这里尽是原始森林,水质极硬,几乎没有蔬菜,吃的是黑面包。劳动条件极为原始,伤亡事故不断发生。因而任辅臣到俄国后,首先就是组织华工团结自救。他一方面找有关当局力争改善华工的生活、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则和华工同吃同住,并组织大家盖木屋、种菜、采集中草药。为了表达与穷哥们儿生死与共的决心,他又把夫人及3个未成年的子女接到矿区。不到一年,他就在华工中获得了崇高的威信。
当时俄国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俄国反动当局对革命活动控制极严,布尔什维克党组织与任辅臣仅保持单线联系。联系人叫乌斯钦科,是任辅臣子女家庭女教师的丈夫。任辅臣的工作汇报以及地区党的指示,大都是通过家庭女教师传递的。
十月革命的前一年,任辅臣在地下党组织的指示下,就为武装起义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筹集了一些资金,通过彼尔穆省的华商,买进了一批枪支弹药。由于资金有限,他又秘密组织一些华工在炼铁厂打制了许多大刀片,并且准备了一些治外伤的药品。
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矿区时,华工们奔走相告,一片欢腾。在任辅臣的倡议下,全矿区1500余名华工毅然参加了红军,并组织了一个“中国团”。任辅臣被委任为团长,编入红军第二十九阻击师。
1917年底,新诞生的苏维埃政权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东战区的形势尤为险恶,高尔察克白匪军在国际帝国主义者的支持下,活动甚为猖獗。当时,中国团的枪支极为短缺,一半以上的同志只能使用大刀片,军装、给养都很困难。但是中国团的战士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经过短期训练,便投入了殊死的战斗。
第一次战斗是在阿拉白耶夫斯克附近的一个被白匪占据的村镇上展开的。中国团趁夜奇袭,一举消灭了聚集在该地的白匪军。首战告捷,军威大振。
1918年,中国团一直活跃在都拉河、卡马河一线。10月初,他们向高尔察克匪帮发起猛烈进攻。一天拂晓,在冲锋号声和“乌拉”的喊声中,中国团的骑兵健儿挥舞着马刀,率先冲入了白匪军占据的拉亚镇,打垮了装备精良、数倍于红军的敌人。此次战役敌死伤数百人,被俘300余人。为此,苏维埃中央下令,命名中国团为“红鹰团”,并于10月27日在中国团后方办事处所在地库斯瓦城,举行隆重的命名授旗仪式。
这之后,任辅臣率领中国团又接连打了几次硬仗。一次,一座对战斗具有重要意义的桥梁被白匪军占领。中国团接到在最短时间内占领大桥的命令后,立即赶到桥头,发动进攻。因敌人火力太猛,中国团两次进攻都未能成功,伤亡很大。紧要关头,任辅臣命令重新组织力量,向敌人发起第三次攻势。他自己舞着大刀高喊:“为保卫第一个工农政权前进!”率先向敌人阵地冲去。在他的带领下,少数战士终于冲过大桥,杀进敌机枪阵地,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敌人的机枪哑了,后续的大批红军高喊着“乌拉”涌过桥去,一举歼灭了守桥白匪。中国团又一次受到嘉奖。不久,任辅臣被任命为该战场的临时总指挥。
11月下旬,中国团在维雅与白匪军鏖战了一整天,并取得了胜利。入夜后,疲乏的战士住宿在军用列车上。由于富农阿霍特尼科夫的告密,白匪军趁黑夜包围了列车。战士们在任辅臣的指挥下,与敌人激战,伤亡惨重。身负重伤的任辅臣,仍坚持指挥战斗,终因寡不敌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34岁。
苏维埃政府和布尔什维克党,对任辅臣的牺牲表示了深切哀悼,对他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苏维埃政府为任辅臣牺牲而发的讣告中说:
“在维雅战役结束时,中国团团长任辅臣同志壮烈牺牲了。任辅臣同志在中国侨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把他在中国人中间的影响和威信,全部贡献给了苏维埃俄国。”
“由他组织领导的中国团部队曾是我们战线上最坚强的最可信赖的部队。作为世界革命的忠诚战士,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伟大的事业。”
“革命战士们将永远记着为全世界被压迫者的事业而献出了生命的中国人民的儿子——任辅臣同志。”
这是对任辅臣的评价,也是对中国团英勇牺牲的近2000名官兵的赞誉。
尾声
1920年,列宁在克里姆林宫亲切会见了任辅臣的妻子张含光(中国团后方办事处主任)和3个孩子。列宁称赞任辅臣是勇敢的战士、出色的指挥员、优秀的布尔什维克。
1958年春节,周总理得知张含光尚健在时,非常高兴地说:“任辅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就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是我们的先烈,他的革命事迹是我们国家的光荣”。总理当即指示童小鹏与张含光联系,并提出给予她“终身奉养”的生活待遇。
1988年7月,在中苏有关方面的安排下,任辅臣的儿子任栋梁和妻子、儿子带上张含光的一半骨灰访问了苏联,参加了任辅臣牺牲70周年的祭奠活动。
1989年11月,苏联驻华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受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托,在北京举行仪式,为中国国际主义英雄任辅臣追授了红旗勋章。
76年过去了。在这大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中,许多事已被淡忘了,但任辅臣及中国团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伟大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