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个令佛教得到君王支持的是西晋高僧佛图澄
佛教在东汉明帝传入中国之后,经三国到东晋,逐渐受到普遍的欢迎与接纳。隋、唐之世,展开了中国佛教史上最兴盛、最辉煌的一页,而宋、元、明、清等时代,佛教仍有著长足的发展。佛教能在我国根干稳立,枝叶繁茂,因素极多,除了高僧的弘传、译经的展开、大藏经的刊行、宗派的开立、教义信仰的普及化,乃至僧团制度的不断革新等诸多原因外,历代多位帝王对佛法的鼎力护持,也是一大助缘。
他们之中,有的与当代的高僧有殊胜的往来因缘;有的则礼请高僧辅弼朝政,或尊为国师;有的帝王还曾一度出家为僧,再以佛法治国;更有的完全舍弃帝王之位而剃度出家,弘法利生。这些帝王所表现出崇法敬僧的热忱,是为佛教史上千古不灭的佳话。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胡族入主中原,胡族君王大多想藉宗教来辅助政治,冀佛教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说法能深植人心,带来太平的日子。胡族君主大半生性残暴好杀,亲见骨肉残杀的悲剧,往往恐惧而生忏悔之心,于是向讲求因果报应、布施得福的僧侣寻求皈依,以求趋吉避凶之道,崇信佛法的风气因而随之大盛。
五胡十六国时期,佛教昌盛于中国北方,当时以佛图澄、道安、鸠摩罗什三位高僧的弘法布教贡献最大。他们受到胡人君王的护持与崇奉,使佛教得以普及发展。
佛图澄为西域人,少年时在乌苌国出家,后至罽(读音“计”)宾从学。他深入经藏,深明佛理,同时又擅长方技咒语。
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79岁的佛图澄到西晋首都洛阳,原准备在此建立寺院,但因为发生永嘉之乱而不能成功。
永嘉六年(312年)2月石勒屯兵葛陂,准备南攻建康。其部下郭黑略为佛图澄弟子,引佛图澄见石勒。
西域高僧佛图澄,善持神咒,诵经数百万言,善解文义,得到后赵石勒、石虎的崇信,被尊称为“大和尚”。除了传戒、说法之外,他还示现神通,参与军政,预言吉凶,在清水中变出青莲,并劝其少行杀戮。当时本将杀戮之人,大多获救。以“佛法不杀”的慈悲教义,感化了石勒、石虎。石勒、石虎等人都尊重竺佛图澄,并咨以国事。
据说,佛图澄因为救活石虎已暴毙二日的爱子石斌,被石勒、石虎视为神人,从此把宫中幼童送到佛寺学佛。每年四月八日的佛诞节,石勒等人还亲临寺院参加浴佛,为诸子发愿祈福。石虎更正式核准全民得信奉佛教,并明令汉人可以出家为僧。
后赵建武十四年(348年)竺佛图澄于邺宫寺圆寂,享年117岁。
佛图澄是我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令佛教获得国家君王支持的高僧,他使佛教急速的在社会大众之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