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筑城技术是夯筑法

我国古代的筑城技术发明很早。《世本-作篇》说:“鲧(大禹的父亲)作城廓。”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在夏代就已经开始筑城了。

我国最早的筑城技术是夯筑法。在时间约相当于夏代的山东章丘城(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过夯筑的城墙,南北长约450米,东西长约390米,是正方位的长方体。在河南登封嵩山南麓,也曾发现过约相当于夏代的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两个骈立小城堡的夯土墙基。

经专家们考察分析,商代的夯筑技术比夏代有了较大提高。从已发现的河南郑州和湖北黄陂盘龙城两处商代城址来看,城墙主体都是夯土版筑而成。夯土版筑是将两侧壁和一个横头用木板堵住,在这一段内分层夯筑;夯筑成后将横堵板和两侧壁板拆除,然后逐段上筑。这种方法,能在同一时间内集中比较多的劳动力,按一定的要求标准施工,既加速了筑城进度,又保证了筑城质量。

周代的夯筑技术,更上一层楼。位于现在洛阳的周代王城,城墙墙体采用方块夯筑的方法。此法是夯筑时用木板隔成方块,在这个方块内分层夯筑;当夯筑到相当于木板的高度时,再拆板向一方或向上移动,重新组成方块。施用方块夯筑技术,上下夯块交错叠压,层次分明。这种成块的夯打和交错叠放,增加了城墙的坚固性,与后世用砖交错叠砌砖墙的方法类似。

用夯筑法筑城,在我国沿用了很长时间。宋代,内部夯土、外部用砖包砌的城墙才逐渐增多;明代中叶以后,才比较普遍地用砖砌筑城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